【端午節】龍舟禁忌七件事 你又知幾多?

【端午節】龍舟禁忌七件事 你又知幾多?

每逢到端午節,傳統習俗不是吃糭就是看龍舟比賽,對大澳等水上人和漁民來說,原來龍舟是十分神聖的,視龍舟為一條有生命的活龍,因而出現不少禁忌和規矩要居民遵守。今次我們請來三代人均參加過大澳龍舟比賽的香港退役龍舟運動員黎文駿(Bruce),告訴我們關於龍舟的習俗和禁忌。

「對上一輩來說,龍舟意義十分重大,會當作是有生命的東西,全部龍舟都要經過點睛、拜神,才可開始出海。」Bruce的爺爺黎權就是大澳水上人,每逢端午節他都會擔任龍舟鼓手,後來Bruce的父親也跟隨扒龍舟,而今年38歲的Bruce,早於11歲開始也扒龍舟,所以自小已知道不少禁忌,時至今日,大澳或香港仔的漁民仍然信邪,不會犯禁。

龍舟七大禁忌
1. 女性嚴禁觸摸及扒龍舟;
2. 如男士的妻子懷孕,他在妻子產前一整年都不能扒龍舟,因老人家流傳龍殺氣大,會對胎兒不利。由於母親與嬰兒共有4隻眼,故水上人會稱該男士為「四眼公」,代表有了小朋友;
3. 家中不幸有白事的,一個月內不得觸摸龍舟;
4. 必須赤腳踏上龍舟,因為穿鞋或者拖鞋會視為骯髒,對龍舟不敬;
5. 龍舟採青、拜神前都不可響鼓,一切要保持安靜;
6. 在大澳,龍舟經過棚屋前,家家戶戶都要即時將晾曬的衣物收起;
7. 端午節期間,吃魚時不能反轉魚身,因有「反艇」的不吉利之意。至於平日,老一輩仍習慣不反魚,年輕一代則已淡忘。

大澳水上人對龍舟相當重視,每年端午舉行的「大澳游涌」龍舟活動,2011年被列為第三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Bruce補充,隨着90年代中本地龍舟發展迅速,從傳統節日變成一種競技運動,由一年僅兩、三項龍舟比賽,逐漸增至現在2月至10月期間已有近40項比賽。他解釋,其一原因是以纖維製造、搬運輕便的龍舟興起,要求參與人數較少,10至20多人已可出賽,反而傳統木製的大龍舟,則需40多人出賽。與此同時,亦放寬了一些禁忌,除了可以穿鞋上龍舟,最大改變是女性亦可參賽。

2008年至2013年代表港隊出戰國際龍舟賽事的Bruce,現已退役,目前正在教一隊公司隊伍出戰龍舟賽事。他指龍舟隊每年平均會參加約5項賽事,不只是端午節亮相,「畢竟都練習了接近一年,練得咁辛苦,不如參加多點比賽。」

記者:余瑋
攝影:鄧鴻欣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退役龍舟運動員黎文駿,早於11歲已跟隨父親在大澳參加端午龍舟賽。

傳統習俗必須赤腳踏上龍舟,穿鞋或拖鞋有不敬之意。

黎文駿的爺爺黎權就是大澳水上人,昔日端午節會出任龍舟鼓手。連同黎文駿的爸爸,三代人皆是龍舟好手。

黎文駿(左)與父親,2006年梅窩龍舟賽獲得公開賽金盃及拖龍賽的兩項亞軍。

大澳的水上人傳統上在端午節時期吃魚不能反轉另一邊,因為有「反艇」不吉利意思。

近年龍舟公開賽,大多用較輕的纖維龍舟,扒得省力,維修搬運也方便。

傳統木製龍舟一般可容納較多選手,用柚木、杪木或杉木製造。

在木製龍舟上,會比纖維龍舟多了一條「龍筋」,即圖中指着的位置。

1984年的端午節,大澳的棚屋上坐滿街坊等看龍舟比賽。

想輕輕鬆鬆健康?,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