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北野武 打爆假道學

【讀書好】北野武 打爆假道學

香港年輕學生如果想用「毒舌」攻擊侮辱別人,識揀應該揀北野武為國師,一方面修習毒舌外功,同時要提升論述能力作內功,才能真正挑機打大佬。

北野武無論由外貌、言論,電影及出版作品,均充滿個性,電影中以沉默的暴力爆發為人認識,他出版的作品,則充滿挑戰社會主流及傳統道德的辛辣味,在日本,他代表了特立獨行及不妥協,在一個事事講求集體認同的東亞社會中,北野武可說是最有群眾基礎的「異端」。他近年出版了不少作品,有回顧自己成長的《菊次郎與佐紀》、《小武君、有!》;亦有評論日本社會議題的《超思考》、示範如何運用語言挑釁別人的《毒舌北野武》,最新一本繙譯成中文的作品是《說真話的勇氣:北野武的新道德》,直接挑戰主流社會的道德教育,認為道德不能培育良心,甚至成為人的枷鎖。
道德在我們心目中是正面觀念,在法律以外的力量約束規範人的行為,但北野武卻認為「道德」二字,罪大惡極。在學校中我們一方面要孩子正視自我,認識自己,但同時又要求他們跟從社會主流道德,這「無疑是將孩子視為囚犯,要求犯罪的人正視自我!所以我實在搞不懂那些要求人生像一張白紙,才正要展翅的孩子正視自我的傢伙,腦子裏到底裝些甚麼?我真想指着他們的鼻子說,要正視自我的是你們這些傢伙。奉勸你們先摸摸自己的良心,好好想想自己究竟有沒有資格告訴孩子們甚麼是道德。」

《小武君、有!》

《毒舌北野武》

《菊次郎與佐紀》

變革下的道德

北野武認為道德不是法律。法律有強制力,要是不遵守會受到懲罰所以人們不得不遵守法律。道德沒有這種強制力。既然如此為何還要人遵守道德?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因為人們遵守道德的理由不只一個,而別人眼光就是其中之一。但人不應為別人的眼光而活,因為這些眼光有時是不可理喻的,例如「為甚麼,邊走路邊看書的人,贏得別人的讚揚、邊走路邊玩手機的人,遭人白眼?」
道德教育最大的問題是現實社會根本不是這樣運作,現實世界是「耿直的人往往被視為笨蛋,最懂得用道德的人,都是不道德的傢伙。」今天小孩仍在學龜兔賽跑,勤勞螞蟻和懶惰蟋蟀過冬的故事,以為勤勞就是美德,但現實上父母都希望子女考入大學念商科,進投資銀行做「錢搵錢」的工作,孩子們都知道這是一門甚麼行業,是擴大社會貧富差距,走精面走捷徑賺取巨額收入。北野武認為,「在這世上,光靠努力與認真絕對吃不開。因為有錢的傢伙逐漸操控了整個社會。」「要是再給孩子們灌輸甚麼只要努力、勤奮不懈總會成功的幻想,只怕認真的烏龜會淪為聰明兔子的食物。」而現實世界中聰明的兔子們,根本不會再同龜賽跑了。
另一個社會改變是IT世代的出現,這些以社交媒體為活動場所的人,「是沒有真實的人際關係,道德對這些傢伙來說,只怕是無用之物,因為這是個沒有人際關係,也能生存的時代,所以他們根本不吃道德這一套。這是講求實力及腦袋的年代,與終身僱用制下的道德要求完全不一樣,順從別人強加下來的道德,只會令自己看起來像個唯唯諾諾的笨蛋。」北野武直接指出道德背後是涉及一種權力關係,勤勞所以成為美德,肯定是出於權力者想便宜行事的決定,驅使別人為自己賣命。
在破除了人云亦云的道德灌輸後,大家要接受一樣米養百樣人的事實,不應強求大家受同一套道德規範,而是自己訂立道德標準,甚至不應將這個字掛在口邊,只視之為一套生活哲學去規範自己行為便可。至於孩子的規範,就是培養他們思考的習慣。這本書貫徹北野武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他以大眾化的語言,提出對道德教育的質疑,並宣揚另一種建基自己思考之後而確立的生活哲學,取而代之,對很多家長來說是當頭棒喝!

撰文:劉細良
編輯:謝慧珊
美術:利英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