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VR有咩特別?小心傷眼要注意

玩VR有咩特別?
小心傷眼要注意

以眼罩打破虛與實界綫,擁無窮可能性的Virtual Reality(VR)成全球焦點,各娛樂巨擘都視為未來發展方向。市場上VR裝置更是愈出愈多,價錢豐儉由人。《蘋果》邀專家試玩及分析3款大廠出品,包括Samsung Gear VR、LG 360 VR及尚未正式開售的HTC Vive,而Sony又擬10月推PlayStation VR搶佔遊戲VR市場。專家指VR有巨大潛力,相信未來會如智能手機般成主流,「好似科幻片咁,戴住(眼罩)就可以去月球。」
記者:佘錦洪

SunKingdom Studio創作總監林秉謙(Vincent)從事遊戲及動畫製作多年,去年起兼任教授VR動畫設計。他指出,VR有別於一般電腦平面螢幕,而是利用電腦運算產生虛擬立體空間,經眼罩將相似但角度略有不同的影像,分別投射到左右眼,欺騙大腦產生深度形成立體感,並利用外置鏡頭或慣性感應器偵測動作,模仿真實世界的視野及感覺。

作為現實與虛擬世界的「橋樑」,多間國際硬件商今年陸續推出各款VR裝置,正式拓展市場。連鎖電器零售商百老匯表示,VR產品銷售比預期理想,亦看好發展前景,相信隨技術提升,VR內容將越來越豐富,亦會日漸普及。

Vincent試玩Samsung Gear VR、LG 360 VR及尚未正式開售的HTC Vive。因VR體驗主要靠視覺接收,Vincent試玩時特別看重裝置有無「漏光」,「如果有光嘅你會覺得side track咗,玩落冇咁投入。」他指3者中Samsung Gear VR設計最貼面無「漏光」,HTC Vive佩戴時鼻樑有虛位會有少量滲光,而LG 360 VR則因較寬易受後方光源影響。

如同螢幕一樣,VR裝置反應速度決定影像的真實程度。Vincent稱HTC Vive反應速度最快,搖頭或移動時影像不會有停滯,減少體感不一致情況,「就好似平時睇嘢咁,冇咁易會暈。」相反Samsung Gear V及LG 360 VR的裝置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遲(Delay)。

因裝置為頭戴式,3款中以LG 360 VR重量最輕,Samsung Gear VR則因要將電話放在眼罩中使用,較重之餘重心亦會向前傾,Vincent試用時不時要用手扶正。

3款裝置只有HTC Vive附設操縱捍,另外有2個外置動作感應器,能捕捉使用者動作,Vincent稱遊戲時互動性高;因需要與電腦連接,測試時要避開電線以免絆倒,電腦配置需求亦較高。

HTC Vive今日起接受本港用家預訂,每套售8,199元。Samsung Gear VR及LG 360 VR必須與智能手機連接使用,分別售688元及1,898元。

Vincent表示,VR隨2014年Google推出廉價體驗設備Google Cardboard而彈起,到今年正式百花齊放,但目前仍處於試驗期,發展受制於硬件,「啱啱幾款都仲見到有Pixel(像素),解像度仲要再提高。同埋個Gear都有一定重量,唔適合長期佩戴。」他稱以現時硬件更新速度,相關短處有望短期內解決,而VR潛力巨大有不同應用方式,「到時就好似而家啲人撳手機一樣」,自己則最期待以VR去旅行,「戴住(眼罩)就可以去月球。」

不少國際級娛樂巨頭早已急不及待,準備瓜分這個龐大市場。以家用遊戲機打出名堂的Sony,去年在動漫節曾展出PlayStation VR原型機,大受玩家歡迎,預計今年10月配合專為VR製作的升級版主機一併推出,搶佔遊戲VR市場。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前年收購VR裝置開發公司「Oculus」,更將VR訂為發展方向,計劃建立虛擬社交空間。淘寶亦將推出「Buy+」,以VR還原購物實景逛商場。著名成人影片網站PornHub,早前亦加入VR分類以吸引更多人瀏覽。

海洋公園前主席盛智文近來也正在研究把VR應用於消費者層面。他指遊客在公園透過玻璃去觀賞海洋生物,其實未能真正接觸動物,如用VR可讓人如置身魚缸中,鯊魚隨時在身邊游過,相信會為主題樂園帶來衝擊。事實上有外國主題樂園已將VR與過山車結合,模擬駕駛戰鬥機作戰場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