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觀點:A股納入MSCI的前瞻

基金觀點:
A股納入MSCI的前瞻

近期,中國當局向海外投資者開放地方政府債券及A股市場的改革措施,令市場猜測這兩個市場將獲納入主要基準指數。
投資者如此關注,原因是認為地方政府債券及A股納入基準指數可利好中國市場。今年3月,MSCI進行最新一輪評估,並主要考慮三大因素:經濟發展、規模及流動性,以及市場參與程度,最終結果將於6月中旬公佈。
市場參與程度是過往一項主要障礙,但中證監及國家外匯管理局推出多項措施後,市場已較之前開放。資本流動性方面,相關限制已大致解決,投資機構可按日將資金轉入及轉出市場,而QFII及RQFII的資本鎖定及匯回國內限制亦已降低。「滬港通」令境外投資者可購買上交所上市的股票,均有助增加資本流動性。
我們預期,中國政府將釐清或推出新政策,以清除餘下障礙。MSCI可能於未來一至兩年將A股納入指數,但今年6月公佈有關結果亦屬合理。
再看債市,截至去年底,中國地方政府債券的未償還金額高達4.07萬億美元,排名第二的南韓只有7,000億美元。此外,人民銀行今年2月底宣佈將繼續開放地方政府債券市場及放寬各種限制。政策放寬,加上相對較大的市場規模,已促使摩根環球債券指數——新興市場環球多元化指數系列考慮將其納入覆蓋範圍,最快於今年較後時間有結果。
債券市場自由化或有助增加新的融資選擇,並減少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在市場狀況穩定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債券市場開放,長遠有助將外資持有比例提升至接近更成熟市場的水平,並加快國內評級機構的發展。
我們認為,即使中國獲批納入指數,有關過程亦會逐步推進,主動型投資者或伺機入市,但被動型投資者帶來大量資金、在短期內推高資產價格的可能性不大。內地證券獲納入基準指數,可為市場帶來新的投資機遇。開放中國市場,並使其在環球舞台上受到關注,長遠將利好中國發展。

吳家俐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