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外滙儲備止住連續2個月升幅,5月份按月下降279.32億元(美元.下同),跌破今年以來穩企的3.2萬億元水平,兼創逾4年新低。
分析指是由於歐元及日圓兌美元滙價下跌,令中國手持的資產貶值,估計6月跌幅會進一步擴大。
中國外滙儲備自3月份起曾重現按月增長,3月份增102.58億元,4月份再增70.89億元,為連續兩個月增長。不過,人民銀行最新公佈,截至5月底止,中國外滙儲備已再現跌幅,錄3.19萬億元,按月下降279.32億元。
受累歐元日圓貶值
中國外滙儲備下跌,往往反映有資金流出境外。不過,上商銀行財資研究部主管林俊泓解釋,由於5月份市場對美國加息預期升溫,當時歐元及日圓兌美元滙價下跌,變相中國手持的歐元及日圓資產貶值,才令到5月份外滙儲備出現近280億元的「機動性」下跌。
他估計,於該280億元中,有250億元是來自資產估值下跌,故實際走資規模已較去年底高峯時大幅收窄,外滙儲備目前達3.19億元,屬預料之內水平。
展望6月,人民幣貶值壓力未減,或令外滙儲備進一步下跌。林俊泓又指出,由於市場普遍估計,美元兌人民幣年底見6.7至6.8,與現時6.55的水平比較,相信續有投資者會趁高價沽人民幣,意味人民幣或重現貶值壓力,資金隨之流走,故預料6月外滙儲備跌幅或會擴大至400億至500億元。
此外,去年人民幣急貶之後,人行動用外滙儲備托市,令外滙儲備一度急跌,其中12月單月跌幅更超過千億元,創歷史紀錄。
不過,林俊泓相信,即使未來人行要干預人民幣滙價,亦不會再選擇動用外滙儲備,反而傾向於期貨市場操作「挾息」,故對外滙儲備造成的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