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希拉莉爭取黨提名選總統不敵奧巴馬,承認「未能打破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今日,這個天花終於給她打破了,一路走來,路途從不平坦。
早在1992年,希拉莉就表明,「絕不會留在家中焗曲奇」,丈夫克林頓翌年入主白宮,正好給她小試牛刀的機會,負責推動改革醫保計劃,但慘敗告終。經此一役,她差不多絕迹白宮西翼,埋首推動較少爭議性的議題,即使公開講話,都只選擇在國外,例如在北京呼籲尊重女性人權。
一直有意見指,若非克林頓,希拉莉不能走得這麼遠;然而,倒過來說何嘗不是一樣?由克林頓1980年代開始從政起,希拉莉就在背後出謀獻策,到了他爆出與白宮見習生萊溫斯基的性醜聞、他幾乎被國會彈劾,她依然不離不棄,贏得外界對她高度評價,更諷刺地為她正式從政鋪路。
1999年,就在國會參議院否決彈劾克林頓當日,希拉莉在白宮與顧問開會,討論出選紐約州國會參議員的策略。即使從未在該州住過,憑着名氣輕易勝選,之後成功連任,融入政壇主流。到了2008年爭取民主黨提名選總統,不少人看好,她亦刻意打造強勢形象,以說服選民,她有能力成為首位女性出任美軍三軍總司令,惟適逢國民求變,最終不敵奧巴馬。吸取了經驗,她今屆集中打女性牌,強調史無前例作為美國女總統,足以象徵她可帶來改變。
美聯社/美國《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