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時事政論節目,差點比時事還要多。競爭大本是好事,為收視率着想,才會想到觀眾感受,才會爭氣。
時事評論節目要搶觀眾,卻很容易變譁眾以取寵,爭氣變成在爭吵中氣給你看──意思是,本來沒那麼生氣的,本來沒那麼極端的,但一則在鏡頭前越說越容易亢奮至失控,二則競爭對手多,那是個鬥大聲鬥絕對鬥誇張的世界,講話不夠戲劇性,怕難以突圍而出,沒人記得住。因此,看多了會出現判斷疲勞,黑白是非無辜淪為說是說非,當然,也為此在嚴肅中帶來意想不到的娛樂性。
早前就看過一個這類節目的稀客,可能受其他專職名嘴一槍一砲子彈橫飛影響,毋須暖身,一來就氣。
稀客說到台灣的轉型正義,是如何迫不及待。轉型正義者,包括追查國民黨以不正義手法得來的黨產,司法要革掉反公義的地方,還有,重點是還原228事件真相。稀客滿腔正義,說她這一生再也無望了,唯有奮力追求轉型正義,讓下一代過上豐足的生活。所以呢,所以拜託年輕人……。
看到這裏,我也不禁為之動容,那麼,年輕人要怎麼做呢?轉捩點來了。稀客很正氣的說:不要再把菜式上載分享了、不要開什麼咖啡店了……。
這樣反高潮,其他名嘴表情尷尬,有點不以為然,稀客也好像明白,氣過頭了,氣場忽然也轉虛弱了。
po美食照,我明白。你po什麼,就表示你是什麼樣的人,整天只忙着展示美食,被這種小確幸麻痹了,的確會分神,忘了追求長遠大幸福。但是,開咖啡店,關什麼事?開咖啡店是許多年輕人創業的夢想,此夢與追求轉型正義之夢,不見得會互相衝突。更何況,若轉型正義成功,可以讓下一代過上豐足生活,那麼在吃上大茶飯之前,開小店做小買賣,也是目前困局中一條出路,不假外求,一種經濟轉型啊。難道說,一個人一條命就只能做一件事,研究出美味咖啡的真相,就忘了追究還原歷史真相?
看到這一節,漸漸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認為,在六四那天行個禮,為鄰近地區的悲劇悲憫,就會沒時間沒精力沒心思為自己地方的前途而悲哀,要求還原六四真相,就看不清自身的真相。就當是拜山,也不過佔用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日子,拜山時也可以同時想着其他山頭的事情啊。他們大概也犯了名嘴病,亢奮過度至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