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發行量或影響力大不如前,但《古惑仔》系列、《龍虎門》等香港漫畫,確實伴隨不少人成長,美國費城(Philadelphia)坦普爾大學(Temple University)教授倫特(John A. Lent),醉心研究香港漫畫30多年;他接受《蘋果》專訪表示,港漫一度帶領文化潮流,擁有「世界上最血腥故事」,對漫畫工業式微感到無奈。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80歲坦普爾大學終身教授倫特,自1964年修讀大眾傳播學位後,與亞洲、特別是東南亞漫畫結下不解之緣,倫特指,小時候經常與父親在家中讀報,閱讀報紙漫畫專欄是家族傳統,取得大學學位後,便埋首研究漫畫。
由於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有關亞洲漫畫資訊有限,他直接跑到菲律賓、香港等地訪問漫畫家、動畫師,轉眼已經30多年。「在80、90年代,香港漫畫故事是全世界最血腥、最殘暴的」,倫特指,當年港漫暴力程度,幾乎在全球創立出一種全新風格,「把角色從高處拋下,一分為二,極度血腥」,他認為,內容殘忍未必反映當年社會實況,純粹是藝術創作、特別是「功夫」故事的敘述方式,惟此獨特畫風現時已不復見。
倫特看過無數漫晝,他的家中,珍藏過千本漫畫、剪報等,可算是小型博物館,倫特表示不同地方的漫畫,有着特獨意義,難以單純評論高低;惟另一方面,他認為全球漫畫行業內,「懂說故事的人」已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無數打鬥、爆炸場面,大多只為往後製成電影而服務。
日前,香港駐紐約經濟貿易辦事舉辦小型講座,邀請倫特作講者簡介香港漫畫史,席間有參與者問到,回歸後香港政治漫畫有否變差,倫特坦言,香港政治漫畫水平或較20年前有所下滑,但仍然是區內、創作最多優秀政治漫畫作品的地方,又指即使遇到壓力,亦能夠如雨傘運動般,仍然有漫畫師願意走出來發聲。
從未學過中文的倫特,過去多年一直依靠來自北京的妻子,把從香港、中國等地寄來作品,翻譯成英文。倫特慨嘆香港漫畫書店已消失得七七八八,「很難有機會回到以前的好日子」,他續指,全世界包括美國漫畫巨頭,皆面對互聯網所帶來壓力,「年輕人娛樂選擇越來越多,漫畫將不再成為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