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陳恒鑌先後被指利用特權使用公共醫療服務,雖然譚已道歉,而陳亦否認指控,但無論如何也會對民建聯形象有損,特別是9月立法會選舉臨近,雖說民建聯有組織票及西環加持,但正如一些建制派人士分析,建制名單不只有民建聯,再加上他們頗依賴基層支持,這些新聞基層反應一向最大,也令不少政界中人奇怪,為何譚、陳兩人會犯上如此不應犯的錯。
有立法會議員就對季陶說,他最奇怪是譚耀宗為何要「打尖」到伊利沙伯醫院割瘜肉,因為議員薪津內每年有三萬多元作個人醫療開支,有議員會拿來買醫療保險;若本身工作的公司有提供醫療保險,有人會用來做身體檢查,但無論怎樣用這筆錢,通常也很難用盡,一般耳部割瘜肉手術,就算在私院進行,也只是數千至三數萬元,「就算譚用咗部份買醫療保險,我估仲有一萬幾千未用完,大可去私家做手術,最多自己貼少少錢,為乜要冒被指濫用特權風險?」
至於陳恒鑌更加令人奇怪,他承認有寫信去屯院醫院,要求將太太轉到廣華醫院分娩,有立法會議員直言,無論陳如何解釋,在一般市民眼中,立會議員寫信給醫院要求作特別安排,已經自動與搞特權掛鈎,「市民會諗,如果係一般人寫信,屯門、廣華會唔會咁順攤話轉就轉?」再加上最新發展,陳太在預產期前還可以接受TVB訪問,「行得走得,完全唔似陳恒鑌講到要瞓床、要人照顧咁危險」,市民看到這些報道,又會如何想?有資深政界人士說,公職人物有沒有濫用特權,「唔係你真正有冇,而係公眾覺得你有冇」。
季陶
周一、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