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水系列二之二】【本報訊】香港向廣東購水逾半世紀,《蘋果》翻查2008年至2017年港府買水合約,發現水價10年間大增九成。學者預計到2023年,東江水每立方米成本將達到12.6元,追平甚至比海水化淡更貴。
東江水2009年大幅加價逾18%,其後每年加幅維持5%至6%。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供水合約中,水價每年平均加6.7%,購水總價由2008年約25億元,暴升至2017年逾47.7億元,每立方米東江水價升至5.83元,再加上濾水、輸水成本每立方米4元,即每立方米東江水總成本達9.83元。
專家籲港府為納稅人把關
財政預算案資料指海水化淡廠於2020年啟用時,運作成本為每立方米水價12.6元,水務署更指隨着技術進步,未來生產成本具下調潛力。相反東江水的價格,若按過去10年平均加幅逾6.7%計算,在2023年便會追平海水化淡價格,每立方米成本逾12.6元。
港大水資源管治研究項目總監李煜紹更預料價格逆轉或會提早出現,他指向港售水的粵海投資(270)是上市公司,水價按商業因素考慮,料東江水持續加價。他又指港府現用「統包總額」方式買水,即每年購買定額東江水,非按量付費,每年大量用剩,故實際每立方米東江水更貴。以2013年為例,港府以逾37億元購入8.2億立方米東江水,實際只用6.12億立方米,故每立方米東江水價達6.12元,較合約價4.57元貴3成。他估計5至7年內,東江水比海水化淡更昂貴。
水務署今年底與廣東當局商討新一份東江水供水協議,李煜紹指港府應為納稅人把關,談判時明確指出香港有海水化淡作為替代方案。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