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逞強 爭特首之心未死(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林鄭逞強 爭特首之心未死
(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經過大半年的調查研訊,由法官領導的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委員會,終於發表調查報告。結論清晰明確,簡潔有力:「所有持份者集體失職」、「各方輪流將責任轉移給別人,是典型的推卸責任」、「所託非人,結果是居民受害至深」。
如此立場鮮明,鏗鏘有聲的調查結果,在文明正常的社會,定必有官員問責下台。但只見張炳良、陳茂波、應耀康、林天星,輪流在記者會上半心半意惺惺作態致歉後,作為眾官之首的林鄭月娥,非但沒有絲毫歉意,更急不及待為事件定性:事故揭示的一系列問題,屬於制度及集體性的問題,「看不到有哪一位同事要為此負上個人責任。」一番說詞,使我想起粵語殘片的名句:「唔係你嘅錯,又唔係我嘅錯,千錯萬錯,係社會嘅錯!」
鉛水委員會認真嚴謹地完成調查,但卻被香港官僚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三兩下手勢,化解於無形。過往,即使是恒常發表的審計報告,申訴專員的調查結論,被審查的政府部門,沒有公開辯解和反駁,通常是照單全收。由法官領導的獨立調查,更具權威,對批評和結論,部門沒有說一個「不」字,幾乎可以用「俯首聽命」來形容。原因很簡單,無論是審計署、申訴專員,還是獨立調查委員會,都是行之有效的監察與制衡機制,如果權威的調查結論又惹起沒完沒了的爭拗與反駁,建議又拖拖拉拉拒絕執行,制度就會失效,根本沒有存在價值。

官僚圖否定鉛水報告

報告做了一系列清晰建議,包括政府要替全港屋邨驗水,不是放水兩分鐘後的水辦,取樣是經過整晚靜水狀態的「頭啖水」。官員的回應令人相當意外。陳茂波成立海外和本地專家組成的委員會,又說替全港屋邨驗水並非逼切,驗「頭啖水」也非必然,還要繼續研究「水質標準,食水含鉛量須跟進的水平,以及驗水方法」。言下之意,陳茂波等特區官僚不但不同意鉛水報告的結論,更是非常不服氣,要另搞一套來否定報告,更要以不同方法不同標準來取樣驗水。有理由相信,公共屋邨鉛禍比想像中嚴重,即使要做普查,也要用另類方法,降低標準,才可減少衝擊。
我對林鄭陳茂波這種態度完全沒有任何意外,鉛禍爆發以後,林鄭在不同場合,早已擺出這種態度。食水含鉛超標調查委員會還未開始工作,林鄭就像先知一樣,早早預告鉛禍是認知問題,是制度問題,沒有官員需要負責,與今天的說法一式一樣。
在立法會聆訊鉛禍事件,有泛民議員要求替全港公共屋邨驗水,林鄭氣急敗壞批評議員是無理要求,是將鉛水問題政治化。今天調查報告作了相同的建議,林鄭不好公開批評報告政治化,要維持一貫正確,因此拖得就拖。
林鄭更在立法會嚴厲斥責區議員要求政府官員當眾飲「鉛水」,認為是對官員的「屈辱」,更關乎整個政府的「尊嚴」。美國總統奧巴馬月前到受鉛水影響的小鎮會見居民,不只一次要求飲當地的水,並痛斥官員的腐化思維,與林鄭的表現成天淵之別。
跟奧巴馬差別更大的是,林鄭連半次都沒有落區,沒有慰問受鉛禍影響的屋邨居民,沒有對懷孕媽媽、哺乳母親、受鉛水影響智力遲緩孩子的父母,說過半句安慰的說話,只躲在辦公室冷氣房立法會議事堂自吹自擂,說甚麼「官到無求膽自大」、「天堂留咗個位俾我」。
林鄭最近到四川抱熊貓,向同行媒體老總晒與習近平握手的照片,說明爭奪特首寶座之心仍未死。面對鉛禍醜聞,林鄭的態度,比梁振英還要強硬,比梁振英更好鬥。一方面可以要收買公務員的心,做錯甚麼我都會攬你。另一方面可能要做給阿爺看,強硬好鬥不是梁振英的專利,你要我多強硬,也可以多強硬。若然真的如此,林鄭離特首之路越近,表現分分鐘會差過梁振英。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