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東江水被驗出含環境雌激素,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環境雌激素存在於化妝品、塑膠容器或水源,人服食避孕藥後尿液或有雌激素殘餘,估計污染源頭來自民居污水的人體尿液,還有農場豬畜排泄物。

內地2011年已有研究
內地早已發現東江支流受環境雌激素污染。環境保護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2011年在《中國環境監測》發表研究結果,東江下游多處驗出環境雌激素,估計來自上游生豬飼養場。該文獻總結稱,污染物主要來自避孕藥等雌激素類藥物和農用殺蟲劑,源頭包括工廠或城市未經處理廢水及生活污水。
何建宗指,即使驗出含環境雌激素的塘廈石馬新河等地水源非直接影響供港食水,但用於灌溉農田或增加污染食物鏈的風險,「化合物喺食物鏈累積,對人體嘅影響可能比飲水更巨大」。翻查供港菜場資料,廣東逾百個供港菜場中,約30個在東江幹流、支流一帶,當中兩個位處塘廈石馬新河,主要種植豆類、葉菜供港。
不過,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指,環境雌激素主要影響魚類健康,透過菜田再被人體吸收而影響健康的風險甚微。
供港東江水主要來自太園抽水站,雖該處水辦未驗出環境雌激素,但何建宗指出,東江流域農業發達,化肥或污染河川,記者跟隨何到太園視察,河面長滿藻類,何表示河水含氮素和磷素導致河流富養化,促使微藻及水葫蘆大量繁殖。
■記者潘柏林、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