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萬單身者剔出公屋輪候冊

1.4萬單身者剔出公屋輪候冊

【本報訊】公屋輪候冊突破28萬宗,房屋署去年開始審核冊內非長者單身人士的申請資格。消息透露,房署已經完成審核,逾1.4萬名單身人士被剔出輪候冊,當中逾六成是25至34歲青年,被踢走的申請主因沒回覆政府信件、不符合入息或資產限額等。公屋聯會斥審核工作只為減少輪候冊「水份」,無助解決青年住屋問題。
房署上月公佈最新公屋輪候冊數字,截至今年3月底,輪候冊申請多達28.48萬宗,一般家庭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經增至3.9年。
為準確評估公屋輪候冊情況,房署去年4月開始重新檢視及核實冊上輪候超過5年、但未來2年仍未達到審核資格階段的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要求他們申報最新入息、資產及個人資料等。
消息透露,署方已經完成審核工作,過去一年當局向逾2.8萬名非長者單身人士發信,當中逾1.4萬名單身人士、即一半被剔出輪候冊。65%被剔出輪候冊的單身人士年齡為25至34歲;25.8%為35至44歲。另有1,052名單身人士轉為一般家庭申請。

多因無回覆審查信件

據悉,單身人士被剔走絕大部份原因是無回覆政府審查信件、其次是超出入息及資產限額,當中有168名單身人士入息逾2.5萬元或拒絕申報。其他原因包括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申請者自行撤銷申請等。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下周一將開會討論審核結果,當局計劃下月開展第二輪審核工作。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批評,房署審核工作實際只是「做靚盤數」,當局每年只有約2,200個單位編配予非長者單身人士上樓,「你踢走咗呢班人,都解決唔到公屋單位唔夠、單身人士上唔到樓嘅問題」。
此外,消息也透露2015/16年度的實際公屋編配單位數字為22,396個,較原本預計的34,700個少逾萬個,因當中4個新屋邨落成日期較原本遲,包括蘇屋邨、安達邨、水泉澳邨及朗晴邨。早前部份屋邨因鉛水事件更換喉管,導致延遲落成。
■記者譚靜雯、鍾雅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