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建制」志在維穩(《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吳凱宇) - 吳凱宇

「本土建制」志在維穩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吳凱宇) - 吳凱宇

近期傳媒最關注的政治人物,非民建聯鍾樹根莫屬。自他不獲民建聯推薦另立名單出選立法會港島區後,大家也關注他會否真的退黨參選。但更值得討論的,是鍾樹根近期大力宣傳的「本土建制」主張。
近年,本土思潮迅速崛起,香港人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港人身份認同日益強烈,而對中國人的身份認同日趨薄弱,有團體甚至直接主張港獨。為回應這股思潮,建制派亦開始提出自己的本土論述,試圖爭奪本土的話語權。其中,鍾樹根近期就打出「月是故鄉明,要本土,不要分離」的口號,亦在報章和社交網站闡述其本土主張。
鍾樹根的本土理念主要有三項重點:其一,他試圖強調本土飲食和娛樂等與政治理念無關的元素,並把這些香港特色等同中國各省市之間的文化差異。例如他說:「愛『本土』與愛中國,兩者沒有矛盾。正如香港人愛香港美食、上海人愛滬菜,北京人愛京菜,都是出於『月是故鄉明,酒是故鄉醇』的道理。」其二,他試圖將「本土」與中國文化扣連起來。雖然他承認香港是國際城市,融合了世界各地的文化特色,但他認為「中華文化始終是香港『本土』文化『根本的根』。所以講『本土』不能與內地分離」。他又以年初一「魚蛋革命」中的魚蛋也是源自福建做例子,說明中港兩地密不可分。第三,他試圖否定自由、法治和人權等核心價值,在主權移交後受到嚴重侵蝕的事實。
類似鍾樹根的「本土建制」論述,亦有民建聯副主席周浩鼎,他上月曾說,香港的本土意識就有如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愛家鄉德州的牛仔文化一樣。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上月訪港時亦說:「月是故鄉明。鄉土情懷人皆有之。我是東北人,我愛我的家鄉;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

淡化香港核心價值

這種「本土建制」論述,表面上肯定香港本土特色,但實際上卻內藏陷阱,處處意圖淡化香港的獨特性,而本土意識的核心,就是認同和堅持香港獨特性。但「本土建制」的論述,卻刻意淡化港人最珍視的本土獨特性,即自由、廉潔和法治等在地核心價值,更無視這些核心價值近年被北京和特區政府逐漸破壞的事實。
同時,「本土建制」刻意放大香港本土特色與中國文化的連繫,忽視不少香港核心價值皆源自本地,例如自由源於港英政府自七十年代開始相對寬鬆的管治手法,和不少為擺脫中共暴政而逃港的居民對自由的追求;廉潔則源自港人抗議警察貪污,迫使港英成立廉政公署的歷史。最關鍵的是這套「本土建制」論述,完全無視港人因強烈的本土意識而衍生的政治想像,包括永續自治、修憲制憲、自決、以至獨立建國。
說穿了,「本土建制」的主張是項莊舞劍、志在維穩,目的是要奪回本土話語權,試圖以鄉土情懷淡化香港的獨特性,阻礙香港主體意識的建立。香港人必須看清其中陷阱,免受迷惑。
(《香港革新論》: https://www.facebook.com/reformhk )

吳凱宇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