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檢測 深圳沙灣河水辦濃度高 供港東江水受雌激素污染

《蘋果》檢測 深圳沙灣河水辦濃度高 
供港東江水受雌激素污染

【東江水系列二之一】
【本報訊】鉛水風波揭發政府集體失職,本港食水主要源頭東江也受環境雌激素污染。《蘋果》委託香港公開大學抽驗結果顯示,在東江多處抽查的水辦均含環境雌激素。學者指東江水環境雌激素濃度不足以威脅市民健康,但構成潛在風險,促港府研究把環境雌激素納入恒常監測;水務署以千字回覆本報查詢,但沒有正面回應雌激素問題,只強調本港食水符合世衞標準。
記者:潘柏林 白琳

《蘋果》委託公開大學檢測和認證系去年6月及今年1月到5處抽驗東江水,包括東江中上游惠州市、中游東莞太園抽水站和塘廈鎮石馬新河、及深圳沙灣河和深圳水庫,交予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化驗。實驗人員把青鱂魚的自由胚胎放進水辦,若胚胎發光代表水中有相當份量環境雌激素。

三分二樣本含雌激素

環境雌激素包括人體或動物分泌的雌激素、避孕藥等一籃子物質,可透過檢測雌激素當量(EEQ)得知這一籃子物質的整體含量。實驗人員把水辦濃縮50倍以遷就胚胎測試。結果發現12個樣本中,8個樣本即三分之二含環境雌激素,分別為每公升29至50納克(ng/L),當中沙灣河其中一個樣本EEQ濃度最高,每公升達50納克。
港府按世衞標準監測水質,但世衞未就環境雌激素制訂標準。水諮會前主席、公開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指,歐盟的雌激素(E2)建議標準為每公升0.4納克以下,若粗略把上述化驗數據除以50,即每公升介乎0.5至1納克,即表面數字或超標,但東江水辦的環境雌激素包含E2、避孕藥等多種物質,或在濃縮過程互相抵銷或強化,實際上難判斷是否超標。他估計上述地點的環境雌激素或來自生活污水等,人體吸收過量雌激素可能導致經期提前或性早熟。
東江設供港食水密封管道以確保水質不受污染,化驗結果顯示,位處管道取水口和盡頭、直接影響供港水質的太園抽水站和深圳水庫樣本均未驗出環境雌激素。東江中上游惠州市抽驗的樣本亦無發現環境雌激素。而環境雌激素濃度最高的沙灣河,其污水平常不會流進深圳水庫,但水務署提交立法會紀錄顯示,沙灣河在雨季時有污水流入深圳水庫,影響供港水質。何認為沙灣河環境雌激素對本港食水有潛在風險。

青鱂魚胚胎發光,表示東江水辦含環境雌激素。水中銀提供圖片

水署回應稱無損健康

水務署向《蘋果》承認,去年5至8月及今年5月沙灣截排站曾開閘洩洪,但無透露水質受污染情況,僅稱加強水質監測和按需調節化學品劑量,處理後的食水可安全飲用。
公大檢測和認證系助理教授徐景亮指,外國十分關注食水含雌激素,美國及歐盟將雌激素列入觀察名單,正研究根據科研結果訂立監測標準,建議水務署效法,「唔好好似鉛水事件,等發生事先做嘢」。何建宗補充,本港食水過濾系統可阻隔大部份環境雌激素,但建議本港使用活性碳系統,才能完全隔除環境雌激素。他指英美也關注食水含雌激素,內地官方也發表相關研究,「大陸都做,香港唔好後知後覺」。
水務署未有正面回應化驗結果,千字回應連雌激素三字亦未提及,僅引用世衞研究稱,經飲用水攝取的藥物份量極微,不會影響人體健康,現時未有需要就食水中殘餘藥物對健康影響的檢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