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六批傳統通脹掛鈎債(iBond)周三截止認購,首次發行、專供年滿65歲長者認購的銀色債(Silver Bond,俗稱長者iBond)則於下月接力登場。消息指銀色債暫訂7月底推出,料初步發行額不會逾30億元,較目前iBond達100億元規模小,惟最終確切數目仍待正式公佈。
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相信,銀色債息率回報較港元定存吸引,但不設二手市場買賣,投資者若想「中途出售」必須原價售回政府,故缺乏短炒空間,主要吸引「食息一族」捧場。市場料銀色債應會錄超額認購,惟反應未必像現時iBond般熾熱。
若以去年iBond約60萬名申購者為基礎推算,當中8%(約4.8萬人)屬銀色債合資格申請人(年滿65歲或以上),假設銀色債發行額30億元,而申請人數為5萬計,則每人可獲派約6手銀色債(每手1萬元)。
保證年息最少2厘
銀色債與iBond一樣,息率以過去半年本港通脹率平均移動值計算,但就設最低保證年息率2厘(iBond則為1厘),故持一手銀色債,每半年至少可收息100元,若獲派6手,則每半年至少收息600元。
金管局發言人接受查詢時回應,銀色債相關籌備工作正在進行,待準備工作完成後,政府會適時公佈細節。
消息指,當局暫訂7月初舉行銀色債發佈會,發售時間約為7月中下旬,但銀色債涉及一些具體操作,如核實合資格長者身份、風險講解及銀行系統更新,故業界希望能在實際銷售前釐清。
上商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志偉表示,銀色債有2厘息率保證,較iBond為高,回報亦跑贏港元定存(最高1厘多),而風險程度則與iBond一樣同屬「零風險」,「我估計銀色債都會受歡迎」。
專家料錄超額認購
不過陳志偉指出,由於銀色債是首推,投資者可能會先採取觀望態度,「需時間warm up(熱身)」,故預期會錄得超額認購,惟反應未必像已發行多年的iBond般熱烈。加上銀色債少了「短炒」因素,他相信會自動淘汰了一批「博首日掛牌即升即沽」的投資者,主要吸引「做緊定存」的穩健派認購,預期首次發行金額介乎20億、30億元水平。
恒生銀行(011)私人銀行及信託服務主管陸庭龍亦認為,對於已退休及持有一定積蓄、靠投資賺取穩定回報的合資格長者而言,因銀色債發行額及分派始終有限,與投放債券基金或保守型基金規模不同,對解決已退休人士投資出路問題只屬杯水車薪,「吸引力不算太大」,故他相信首次發行額只介乎20億、30億元之間,一定不會多於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