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退化致飛蚊症愛玩手機 11歲仔視網膜穿窿

玻璃體退化致飛蚊症
愛玩手機 11歲仔視網膜穿窿

【本報訊】幼兒睇平板電腦、玩手機已成趨勢,但家長小心小朋友近視加深,甚至引致視網膜受損。眼科醫生表示,飛蚊症由正常玻璃體退化及收縮產生,但600度或以上深近視者容易因退化較快導致視網膜有裂孔,曾治療最年幼的裂孔病人僅得11歲,近年這類年輕個案更有增加趨勢,故提醒家長避免讓幼兒太早或玩太多手機、平板電腦,預防出現深近視。
記者:梁麗兒

眼球玻璃體在16歲前為固體啫喱狀,隨着年齡增長玻璃體開始慢慢退化,先由中間位置液化及收縮,再擴展至周邊,過程會產生蛋白雜質,引致視物出現黑點,或透明似蟲仔、蜘蛛網狀的物體。眼科專科醫生譚德祐表示,玻璃體退化屬正常,所有人都會出現,但每10名飛蚊症患者,就有一人有視網膜裂孔,甚至脫落風險。
玻璃體在收縮過程會產生拉力,可將緊貼玻璃體的視網膜拉扯出一個裂孔,此時液化物質包括蛋白雜質會走入視網膜,令飛蚊症狀突然增加。若不及時作修補,視網膜有機會脫落。飛蚊症病人如有深近視、家族有視網膜脫落病史、曾做眼球手術,或眼睛曾受傷如「中波餅」,令眼球受壓等,均可致玻璃體急性退化,當拉力加大,視網膜裂孔或脫落的風險便較高。

玩過山車或加快視網膜脫落

以往因裂孔或脫落求診的飛蚊症病人,多為30歲以後人士,但譚指近年不乏年輕人因而求醫,估計與兒童時期太早及太長時間玩手機、平板電腦,導致很早已患深近視,變相令玻璃體提早退化有關。他稱,以往在公立醫院工作時,每年平均有10宗涉及20多歲年輕人因飛蚊症致視網膜裂孔,需接受激光治療。
至於接獲最年幼的求診個案則分別為11歲及12歲,譚稱,11歲患者是就讀小五的男生,有600度近視,自小愛玩手機,「做功課寫字發現成日好似多咗一點」、「眼前成日覺得有啲嘢」等飛蚊症狀而求醫,檢查發現其中一隻眼的視網膜出現裂孔,要接受激光手術作修補。雖然玻璃體退化無可避免,要預防急劇退化,宜避免近視加深,建議家長不要太早讓兒童接觸手機、平板電腦。
譚指,飛蚊症人士應及早做眼科檢查,若視網膜已有裂孔,玩劇烈運動如「笨豬跳」、過山車等機動遊戲,隨時會加快視網膜脫落,視網膜出現裂孔要做激光手術的人因仍有再穿風險,故要避免進行上述活動。如發現飛蚊突然劇增、視物有閃光或模糊、視野收窄等,可能是視網膜裂孔或脫落風險,應及早求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