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轉型正義看六四(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以轉型正義看六四
(獨立研究員 徐子軒) - 徐子軒

甫上任的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就職演說上許下宏願,要繼續轉型正義的工程,包括成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在三年內對歷史作出交代,目標在於「追求社會的真正和解,讓所有台灣人都記取那個時代的錯誤」。甚麼是轉型正義?適逢中國「歷史的傷口」──六四事件27周年,它有何啟發作用?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簡單的定義可以是,在一國政權變遷後,新政府處理過去政府的歷史問題,如審判舊政府迫害人權的舉措,或是補償政治受難者,以及流傳紀錄警惕後世。只要調查真相的程序與結果都能符合公正原則,獲得社會大眾認可,足以成為國家進步的動力,並不會引起分裂或動盪。此外,也可以普及人權等觀念,形塑公民共識,降低政府未來使用暴力威脅的可能性。相反的,若是未能完成轉型正義,該國可能再度面臨治理危機,像是2014年台灣政府企圖違反民主程序,強行通過兩岸服貿協定。
以德國為例,在兩德統一後,德國人民與政府即開始汲汲於推動轉型正義的各種政策,如檔案解密、人事清查與審判追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柏林圍牆倒塌後,部份東德人民進入東德國安部,搶救大量正被銷毀的文件,有功於日後追查不法。這些檔案受到妥善保存並可供人民申請查詢,近年來即透過抽絲剝繭,發現當年東德利用政治犯為西德藥廠做人體實驗、或強迫為IKEA生產家具等,種種惡行,除了凸顯共黨罔顧人命人權的本質外,也讓世人得知西方無良商賈與共黨勾結,共同壓榨人民的事實,這就是轉型正義的重要意義。
再以台灣為例,相較於已完成民主鞏固、且更早選出女性總統的韓國,台灣在轉型正義上顯得消極被動。這並不令人意外,觀察中國大陸同胞對於六四的態度,即可知道這種和稀泥式的犬儒心態,深深的埋藏在「中國人」的基因裏。問題是,沒有真相就沒有和解,民主的一個重要意義是凝聚共識完成和解,即使過程痛苦,也必須誠實以對,才能給次世代未來。如韓國民主化過程中,血腥的轉型促生了對真相的渴望,由下而上的進步力量以「過去史清算」壓制保守力量,在第六共和期間立法尋求正義,即使獨裁者之女上台亦無法改變。

對犧牲者的道義補償

更有象徵意義的是,仍在持續推動轉型正義的德國,近日國會通過了名為「銘記1915年亞美尼亞人及其他基督徒少數族群種族滅絕」的決議案,這是基於對亞美尼亞人的道義補償,因為一戰期間,德國對於土耳其帝國屠殺亞美尼亞族袖手旁觀。經歷數十年的掙扎後,德國決定付諸行動,彰示人類對於正義公理的追求邁入新境地。
是故,即使中國無法民主轉型、六四屬於中國內部事務,正義仍應存在。筆者要呼籲香港、台灣等世界各國愛好自由、守護民權的人士,不能對六四噤聲或選擇遺忘,而是要仿效德國進行立法,以紀念那些曾經為民主奉獻的生命。

徐子軒
獨立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