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7周年】
【本報訊】全港大專院校學生會昨晚歷來首度缺席維園燭光集會,其中11間在中大校園舉行六四論壇,稱不滿支聯會「建設民主中國」綱領及燭光集會形式僵化。論壇吸引近1,600人參加,但有與會長者發言稱學生不應敵視支聯會,大家共同目標是共產黨;又指「有啲事情唔能夠忘記,唔想去忘記,必須唔好忘記」。港大學生會亦第二年在校園內舉辦六四集會,約有1,000人參加。
記者:潘柏林 伍雅謙
中大、科大、樹仁等11間大專院校學生會昨晚約6時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行論壇,場刊指是學界歷年來首次合作舉辦之六四活動,主題是「重鑑六四意義,構想香港前路」,吸引近1,600人出席。學生代表先讀出聯校六四宣言,指支聯會集會僵化,並對「建設民主中國」綱領不滿,決定不出席燭光集會。
李怡:青年盼奪話語權
論壇吸引一批年長一輩到場,有女士發言稱當年有份參加6月3日遊行,支持中國學生打倒極權政府,認為港生不應敵視支聯會,支聯會綱領一直關注中國,悼念六四給予港人推動力,大家共同目標是共產黨。作家陶傑發言指,以個人角度悼念不用搞得太複雜,「今晚唔係拎嚟嗌交嘅」。他說六四關港人事,27年前殺人政權與港人近在咫尺。
藝術家張先生帶備六四藝術品和書籍擺放場外,靜立默哀。他指老一輩親身經歷六四感受深刻,他希望學生明白自己那輩人感覺,「有啲事情唔能夠忘記,唔想去忘記,必須唔好忘記」。
港大學生會亦第二年在校園內舉辦六四集會,主題為「六四屠城血未乾,港人前途在何方」,以論壇形式延續六四討論。集會傍晚7時30開始,大會宣佈約千人參加。學生會會長孫曉嵐讀出宣言,批評燭光集會與愛國主義綑綁,並指愛國與民主有根本牴觸,認為愛國情懷的悼念方式應畫上句號。
出席作家李怡說,港人過去在《中英聯合聲明》討論香港前途中並無角色,當時有人認為六四是契機,盼中國改變帶來香港改變,但多年過去證明失敗。現在年輕人提出自決是希望以港人身份掌握對前途的話語權,「2047我見唔到,你哋見到」。
事時評論員劉銳紹則指,港人應在中共手上爭回民主,「就算唔提釋放民運人士,最近仍有好多維權人士被捉,好似銅鑼灣書店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