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一入學統一派位結果昨揭盅,本年度有2.9萬學童透過小學統一派位分配學位,獲派首三志願學童約七成。在學額競爭激烈的北區,有家長為女兒入讀非普教中小學而慶祝,亦有家長得悉女兒獲派第十志願,埋怨雙非童加劇北區學額競爭,「我哋就第九、第十,雙非就第一志願,咁公平咩?」質疑教育局分流機制無作用。
記者︰葉偉東
日前教育局公佈今年有逾5.2萬學童升讀小一,其中29,234名學童須透過本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分發學位。獲派首三志願的學童有20,162人,約佔整體參與統一派位學生的68.9%,較去年輕微上升0.8百分點。
在學位競爭激烈的北區,家長任先生得悉女兒獲派第一志願、位於上水的李志達紀念學校後表現興奮,笑言要去慶祝「食餐好」,「一聽到就覺得掂晒,因為阿女可以唔使同咁多普通話人讀書,唔想佢同咁多雙非一齊讀。」任直言害怕女兒與他說普通話,故專門選擇這間以粵語教授中文的學校為第一志願。
惟亦有本地家長指摘小一統一派位制度不公平。家住上水的陳太指女兒雖獲派往上水學校,卻被派至第十志願,「點解會係咁?我揀屋企樓下頭三志願都無,𠵱家去到第九、第十志願,啲雙非就可以派到第一志願,真係好唔公平。」陳又指雙非學童加劇北區學位競爭,質疑教育局為跨境學童而設的專用校網起不到分流作用。
跨境童派青衣 家長斥不公
至於教育局為解決跨境學童加劇北區學額競爭問題,已第三年推行「跨境學童專用校網」,今年亦有2,877名跨境學童經專用校網分發學位,較2014年的2,671名、2015年的2,714名學童多。有跨境學童家長不滿子女被派往遠離過境關口的屯門、青衣、馬鞍山區等學校。
獲派青衣區的跨境學童家長曾小姐說,不明白女兒為何獲派三十志願以外的學校,「我都冇揀過呢間(學校),唔明點解會咁,大家都係香港居民,咁算公平咩?咁遠叫人點返學?」
家住深圳布吉的陳太得悉子女被派到馬鞍山學校亦表示不滿,「本身小朋友喺上水讀幼稚園,𠵱家派咗去馬鞍山,搭車都三個鐘。」她憂將來子女趕不及上課。
教育局回覆查詢,指屯門、天水圍及專網內的其他地區收取跨境學童數量確實較往年多,教局認為情況屬預料之內,可達至「紓緩個別地區(例如北區)因跨境學童影響而出現學位供應緊張」的目的。
【家長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