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確診乳癌時,病人都會問:「我是第幾期?」所謂乳癌分期,即根據入侵性乳癌的大小、淋巴感染數量及遠端器官有沒有受感染來決定,又稱TNM分期。入侵性乳癌,分第一、二、三、四期,未有入侵成份叫零期,即原位癌。零、一、二期算早期,三、四期算晚期,不同期數會決定存活率的估計。
不過,同樣大小的乳癌,癒後率都有不同,分別在於癌細胞的生物特性。一般分四大類:管腔A型、管腔B型、HER2型、三陰性。這特性分類亦影響用甚麼藥去治療乳癌,即所謂個人化治療。若果屬HER2型乳癌,腫瘤6毫米長,已經要考慮化療加標靶治療,皆因這類乳癌,就算這麼細小,癌細胞潛伏的危機都大些。
不少病人看到病理報告寫Grade 3,都誤以為第三期。其實Grade是指細胞的活躍等級,即分為Grade 1、2或3。任何期數的乳癌都可以屬其中一種細胞等級。Grade 3細胞最活躍,亦會影響藥物治療的選擇。
在顯微鏡下,可看到乳癌的發源地及細胞形態,可分為乳腺導管癌(ductal)或乳腺葉癌(lobular)兩大類,九成乳癌都發生在導管內。至於細胞形態,黏液狀乳癌(mucinous)就生長得比較慢。例如一個3厘米的腫瘤,黏液狀瘤比較一般導管癌,不需要化療的機會大些。
隨着科學發展,癌細胞的基因組分析(genomic profiling)可幫助我們更深入了解乳癌的動態,例如管腔型的乳癌,屬雌激素受體陽性的癌症,服用抗雌激素藥物,可以減低乳癌復發。然而加上化療,又會否進一步減低復發率呢?基因組分析,就可以再深入估計乳癌的復發率,從而決定是否需要加化療。
現代西醫治療乳癌,10年成功率達八成以上。採取的方法,是綜合治療,包括手術、化療、電療、荷爾蒙藥、生物治療包括標靶藥、免疫系統療法。當然不同的病情,會決定不同的治療方案。所謂不同病情,就包括上述5類對乳癌的分析,因此乳癌治療,是採用個人化治療,就是針對每一位病人的乳癌特性而設計。
編按:版面調動,以上專欄改為逢周五刊出。
香港乳癌基金會網址: http://www.hkbcf.org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張淑儀醫生
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