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言】
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會因應品種及生長環境而變化。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方麗影表示,氮是植物成長的必需元素,經植物吸收後會形成硝酸鹽,若有細菌參與才會轉化為亞硝酸鹽,惟亞硝酸鹽屬水溶性物質,以水烚翻熱隔夜蔬菜,亞硝酸鹽便會溶於水中,「食唔到,或者食到個量都係會好微細」;即使以微波爐「翻叮」蔬菜,亞硝酸鹽也不易與體內胺基酸合成為致癌的亞硝胺。
不易殘留體內
方麗影指除非將煮熟的蔬菜放在高溫下存放,才有可能產生細菌,將硝酸鹽變成亞硝酸鹽。
她稱,食物須經胃部消化及腸臟酵素分解,才會被吸收,肝臟亦會分解毒素,所以水溶性的亞硝酸鹽,其實並不易殘留體內,能夠成功與體內的胺基酸合成為致癌物亞硝胺。她認為毋須誇大翻熱蔬菜的影響,公眾也毋須過份驚慌。
不過,她稱,微波爐是以微波令水份產生震盪,從而生出熱能加熱食物,除非加熱時間夠長,否則未必能均衡及充份翻熱食物,殺菌情況並不理想,亞硝酸鹽亦無法溶於水中,故並不建議以微波爐加熱食物,應以水烚方式翻熱蔬菜,令水溶性污染物透過水中溶解。
■記者伍雅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