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港大生質疑一篇報道可信性遂去信投訴,終令歐洲食品訊息委員會收回有關食物安全建議。該建議警告翻熱菠菜及其他綠葉蔬菜或產生如亞硝胺致癌物。該大學生反駁,綠葉蔬菜含有的硝酸鹽,需在特定環境下才轉化亞硝胺,批評警告過於草率。
記者:伍雅謙
Albert是港大第一屆生物醫學科學系學生,今年將畢業,他指其母從《蘋果》一篇關於翻熱食物的報道中得知翻熱菠菜或產生致癌物亞硝胺,原本每日午餐均會翻熱前一晚準備好的飯盒,自看完有關報道後,因擔心健康,索性停止再在午餐進食蔬菜。
母看報道後不敢吃
雖然他告訴母親不用過份憂慮,並多次提醒若不吃蔬菜,首先便會患上大腸癌,惟母親未有信服,「如果佢唔係咁認真,我都唔會咁認真」。他因此展開歷時兩個月的投訴過程,先去信本報及英國《獨立報》,得悉建議引用自歐洲食品訊息委員會後,再去信該會投訴。
英國《獨立報》形容Albert的投訴過程猶如史詩式抗爭,指一般人得知建議來自委員會便放棄,惟Albert說:「佢係大機構,唔代表我唔可以作出評論……嘗試一吓冇蝕底㗎,你覺得我唔啱嘅,說服到我,咁咪byebye囉。」
根據歐洲食品訊息委員會原本建議,綠葉蔬菜包括菠菜含有高濃度的硝酸鹽,可被轉化為亞硝酸鹽及亞硝胺,後者是已知致癌物質,能影響血液的攜氧能力,令幼兒患上藍嬰綜合症(Blue Baby Syndrome),故建議不要再加熱菠菜,以避免亞硝胺的形成。
Albert搜尋論點並以電郵反駁該會,指蔬菜中所含的硝酸鹽,需某些酵素及細菌存在,才會被轉化為亞硝酸鹽,亦需在高溫及酸性等特定環境下,亞硝酸鹽才能形成致癌的亞硝胺,認為該建議過於簡單,包括未有數據指出蔬菜翻熱後亞硝胺含量增幅等。
委員會不足一日已回覆,表示已移除有關建議。本報曾到該會網站搜尋,已無法找到有關建議。Albert笑言,母親在午膳時已再吃翻熱蔬菜,自己雖就讀生物醫學科學系,但想有更好的證明給母親,亦高興事件能有助他人健康。歐洲食品訊息委員會為非牟利機構,為消費者提供食品營養及安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