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7周年】
【本報訊】1989年透過黃雀行動逃出大陸的學者蔡崇國,27年來不准回國。父母去世後,他對中國大陸的故土之情淡了,把當年救助並給他極大溫暖的香港當成新故鄉,也見證了近年香港變化,他始終認為:「六四不是大陸的事件,而是香港人本身的事。」
記者︰楊倩
「89年4月至6月港人完整地全心投入地看了一個多月,對每個學生市民他們比我們還熟悉。八九前香港也瞧不起大陸人,現在叫『蝗蟲』,當年叫『表叔』。突然發現大陸年輕人這麼勇敢、這麼有理想,這麼清楚甚麼是民主自由,又驚訝又欽佩,但boom,在他們面前被打死了。」
1989年4月到6月香港可能是全世界唯一一個全天候電視直播北京情況的地方,蔡崇國認為香港人比大陸人更了解八九民運到底發生甚麼事,也直接承受六四鎮壓帶來的心理創傷:「經歷過那種投入的人,六四會坐在維園,為六四,也是為自己那時傷心的一種撫慰。」
流亡法國後重踏香港故土
蔡崇國是六四倖存者,1989年被黃雀行動營救。「黃雀行動的人們把我們當家人一樣。然後到了香港,那種到處看到的親切,那種感情。」他後來流亡法國,7、8年前重回香港:「我到處找一塊土,鞋襪一脫去踩,這是故土,跟國家是兩回事。」
蔡也見證了香港人近年的情感變化:「2010年到維園紀念六四,燭光下一張張年輕的臉;到去年六四完全變了,講本土的多了,香港很多人和大陸有情感上的分離。」不少本港年輕人既不理解六四對上一代港人的影響和震撼,也不了解六四使中國和世界拉開很深距離,這點倒是與很多大陸人是一樣的。
蔡崇國說:「因為八九六四,西方很多政治家、記者對中國有一種疏遠感。不知六四就不知道這種情感對立,一些留學生駐外甚至外交人員,會認為這是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排斥和蔑視。」
中央政府裏也有激進者:「我們看見一些外事官員對香港的態度或語言裏也有一種民族主義情緒,『我們強大,香港算甚麼?』這就很危險。香港遠不是他們想像的那麼弱小!這就是為甚麼六四不能忘,沒有真正反省、甚至歪曲六四,那些方方面面的政治家將來還可能作同樣的蠢事。」
見證近年變化憂暴力重演
蔡崇國認為六四重要的後果之一,就是維穩政治,從鄧小平開始,一直到現在,這情況正從大陸,蔓延到香港。「金鐘催淚彈扔出來之後,這兩年警察暴力多了,遊行的人也暴力多了,這是惡性循環!催淚彈是不能扔的,這些連我都明白的道理,港府高官怎會不懂呢?中聯辦、港府把不同意見說成敵對勢力、外來操縱,就像八九學生運動被人民日報說成是少數人挑動,政府的蔑視和傲慢激化了矛盾,跟當年很多東西很像。」
前年雨傘運動時,蔡崇國時常去金鐘,嘗試跟香港年輕人講怎樣把充滿激情的抗議,變成有進退算計的政治行動,他認為「這是八九很重要的教訓之一」,他擔心有六四那樣的暴力重演。而對於這位操普通話的前輩之言,港青不以為然。
人民不會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