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出生北京女 來港歷傘運

八九出生北京女 來港歷傘運

【本報訊】Yanyan生於1989年的北京,曾經在媽媽的肚子裏去過學潮紅火的天安門廣場,她說長輩不會在她面前提及六四、同齡的朋友們更加不會在意六四:「北京現在年輕人生活方式和社會價值觀裏,這些東西特別不重要,沒有人會覺得六四這個事比去一次disco、大家聚餐喝個酒更有意思。」
「1989年初夏,爸爸與懷孕7、8個月的媽媽,曾去天安門廣場『散步』,那裏有很多學生,傳單滿天飛。」這是她印象中父母唯一一次提起八九學運,也僅講了這麽多。
因為《蘋果》的採訪,Yanyan再去問爸爸對於六四的看法,意外是原來爸爸並沒有忘記當年的事:「我爸說這絕對是個大事,對當時經歷過的人肯定會有影響。他說軍隊這樣對待學生太不應該了,他認為這件事或早或晚會被翻出來,大規模重新提起來,可能會有些結論和判斷,要讓人民發聲,想草草了事、銷聲匿迹不可能。」
Yanyan自己第一次聽八九六四,是12、13歲時看讀大學的堂哥在網上下載六四錄像:「他說你看有坦克呢,你看那些學生。我就看了一眼,黑黑的甚麽也看不清,就大概有這麽個印象。因為我也不太關心,關於六四我最大的印象是那個時代背景下的電影《頤和園》,我覺得當時年輕人代表一個群體的信念。我們這一代都不在意這個,很膚淺的。」

Yanyan前年來港親歷雨傘運動,認為並非如國內報道般混亂。

發維園燭光相遭屏蔽

喜歡香港的色彩,喜歡王家衛的電影,任職互聯網新媒體的Yanyan常來港旅遊,也有很多香港朋友,但從沒跟他們一起去維園悼念六四,「去年還是前年,我看到朋友發的點蠟燭那個(相片),我就發到微博上了,紀念一下。但原來別人都看不見(被屏蔽)。」人在大陸接受採訪講六四需要勇氣,儘管講完有點後怕:「其實還是會膽怯,不過其實我也沒說甚麽。」
這個出生於歷史年份的北京女孩,唯一親歷過的大規模社會運動,就是前年在香港看雨傘運動。「我不是那麽明白,但還是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我成長的中國根本不可能看到這些運動。令我覺得這運動不是那麽嚴肅的事,與國內報道有不同啊!大家都說那裏亂。」
■記者楊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