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起義】實現車房夢 美式風格好破格

【馬路起義】實現車房夢 美式風格好破格

香港地有不少車房,可是從小到大,對車房的印象都是四面牆、幾支光管,還有就是男人味濃厚的維修師傅。典型的香港車房,論美感,論特色,其實沒有太多可以討論的空間。可是凡事都要有突破點,有人想到如果將車房打扮到像美式車房一樣,擁有美式風格的擺設和風格,讓車房都能夠成為一個讓街外人都會感到有興趣而駐足觀看的地方。從美國回流香港的Jim就是這麼想的人,雖然三歲移民到美國生活和長大,但他一直都與香港這個根不曾分離。而在美國生活的時間,接觸到同樣愛車的朋友,因而踏上玩車的路途。不過他坦言,年輕時並非喜歡美國車,而是日本車,直到上大學,整天與美國朋友混在一起玩,才開始投入接觸美國車和其汽車文化,因而產生興趣,他們的車房更讓阿Jim明白美國汽車特色「其實美國車房,他們傳統的生活方式的車房是很隨意,好普通、隨意放東西,但是他們擺到一種味道出來,那種味道我覺得在亞洲是做不到的,或者無刻意去做出來,我認為他們那一種自然美就是他們的特色。」

他笑言,開車房是自細的夢想,希望前舖後居的形式般。可是這夢想由於種種原因而能立即實現,回流香港後,更並非走去從事車房行業,而是海外房地產。但在六、七年後,Jim覺得生厭,在那時起開車房這個夢想由沉睡中醒來,他決定在香港實現。不過,香港地成本比美國貴,找到舖後,他為了省,大部份裝修自己都有參與。然而正因為這樣,他才有更大的自主權,將車房變成美式風格,是為了獨特一點。所有的擺設也是自己親力親為去搜集回來「別以為在舖內的美式擺設容易搜尋,其實都困難的。在舖頭很搶眼的美式車車頭,起初我找美國的舖頭幫我定製,可是叫價竟然要三至四千元美金一舊,實在太貴!可是我覺得美式車房怎可以缺少這個車頭?一番努大下才減價至一個合理水平。至於很有特色的霓虹燈則是在台灣,雖然似霓虹燈其實是LED來的,因為霓虹燈本身是一件很易壞及浪費電力的產品。我自己設計好外形叫他們幫我弄,至於美式油站這些亦是特別定製。所以除了海報、一些舊式的美國廣告牌是真的搜羅回來外,其他一切都是定製的。」

Jim笑說車房雖然用來工作,可是他計劃添購投影機,閒時可以招呼朋友來玩樂,聊天,實行晚上變私人地方玩耍。

記者:梁立勤
攝影:潘志恆

擺放了美式風格濃厚的飾物,霓虹燈、和美式汽車車頭極搶眼。

美式加油站,Route 66會否讓你想起美國公路電影。

怎能少得拉斯維加斯的牌,代表着美國繁榮一面。

二樓是Jim的工作室,同樣是充着美國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