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城大發表的研究報告,香港家長養育子女的成本,由出生到12歲需要54萬至149萬元,最揼本的是學校學費和其他學習費用,月花2500至8000元不等。看了報告,忽發奇想:錢鍾書、楊絳兩先生教育女兒成材,又要花多少錢呢?這裏不妨談談他們的教女經,供香港家長參考。
看過《我們仨》的讀者都知道,錢、楊的千金叫錢瑗,她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俄語系,其後從事英語教學。錢瑗自小身體不好,曾因病休學。那時楊先生恰巧從圖書館借了一摞摞十八、九世紀英國小說回家──原意是自己看,不是給女兒看──錢瑗閒來無事,就看那些小說消遣。後來錢瑗被派到英國進修,有次參觀《簡.愛》作者勃朗特故居,廳裏掛了一幅畫像,同行人員都不知道是誰,但錢瑗一眼就認出是勃朗特曾暗戀的小說家薩克萊,令在場者對這位中國學生刮目相看。他們哪裏想到,錢瑗早在休學期間,已看過母親借來的大堆英國小說和傳記了。學習費用是零。
錢瑗讀初中時,有晚家中停電,漆黑中父母無書可讀,於是一人唸一句古詩,另一人接着背下一句,錢瑗在旁聽得入迷,翌日自己找一部杜甫詩來讀,似懂非懂,於是求教父親,豈料錢先生說:「詩阿是好講的?去去去去!」錢瑗學英文有疑難,很自然走去問牛津英文系畢業的爸爸,但錢先生從不直接回答,只給她一大堆字典,着她自己去查,錢瑗因而養成自學的習慣。這兩件軼事予家長甚麼啟發呢?我認為有三點值得注意:一,今天的家長往往叫子女背詩,但錢瑗的家長是自己背詩;二,與其灌輸知識,不如讓子女學懂自學;三,你的喜好如何,你的子女也必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