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大中華標籤到本土情懷(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由大中華標籤到本土情懷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 李兆富) - 李兆富

「為甚麼同樣都是敵視中共,這兩群人會這樣對立?」每年暑假,我的寫字樓總會有幾個年輕人來實習;通常他們都沒有甚麼實際的工作,只是每日讀新聞,然後向我報告。今年這一個,年紀算是比較大,已經20歲;她出生的那一年,香港正在高唱「明天會更好」。
「你是講本土派和大中華這兩幫人吧?」我問。
「每年臨近六四的日子,好像他們總會有些爭論。」
請不要怪這位年輕人。一來,在她成長的經歷當中,六四只是近代史中的一幕。二來,她在初中時已經被送到英國,接不了香港的地氣,是環境使然。
「首先你要明白,每個人的政治價值取向,不是在一時三刻形成。我的老師Ronald Inglehart研究二戰後世界各國的政治意識形態轉變,發覺每一代人在成長過程中,都總會有他們自己的經歷,他認為這些 Formative Experience對每個人的政治意識形態,影響是一生一世的。所以要了解今天的局勢,必須要對過去有切身的體會。」說理論和實際是兩回事的人,大多是不學無術。好的理論可以有很實際的應用,重點在於書有沒有讀通。
「那些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事,我們又怎樣可以有切身的體會呢?」我沒有意料到實習生竟然想到這個問題。
「同理心,也就是代入別人處境和感受的能力。坦白講,我發覺香港這個城市,雖然氾濫廉價的同情心,但多數人都缺乏同理心。我不知道這是文化的原故,還是有別的理由,可是在普遍缺乏同理心的情況下,不同經歷的人,很容易因為在觀點上的差異,引起矛盾衝突,繼而釀成無緣無故的厭惡和憎恨。」
「就好像雨傘時的黃藍,又或者在六四問題上的本土對大中華?」
「雨傘時,黃絲都覺得所有藍絲都是收了中共的利益,反過來,藍絲也覺得黃絲是受了外國勢力的資助和影響。假如可以抽離一點看,就見到雙方由不同政見,變質成對持有不同觀點的人產生成見。黃絲、藍絲、本土、大中華等等的標籤,反映了在政治的世界,多數人眼中不再有個人,每個人都被標籤包含的價值所代表。然後,雙方無所不用其極地,用對方最羞家的代表人物,來醜化整個標籤。這就是政治的實際操作情況。」
「你的意思,是不是指政治的矛盾,很多時不是建立在很大的分歧上面?」
「正如你所講,泛民中的大中華和新一代的本土派,理性分析其實都有一個共同敵人叫中國共產黨。偏偏這兩派人,各自認為對方才是中共在港的奸細。我不只一次在私底下聽過,泛民中的大中華說本土派是受中共唆擺,目的是分裂香港民主運動。另一邊廂,本土派也認為傳統大中華泛民老早就被中共招安,只不過留下反對派的身份,向國際社會製造香港仍然自由的假象。」
「我也有在網上見到有人說類似的話,大意就是真正為香港本土,根本不用去理甚麼建設民主中國,況且中國大陸根本不會變,所以建設民主中國只是將香港沒有民主自決的現實合理化,是陰謀。」
「在Facebook的世界,你只會見到你身邊的人在說甚麼,而跟你年紀相約的一群,都沒有經歷過六四,甚至乎連當年的史實所知也甚少。不過,六四對不少人來說,是影響一生政治觀的大事。本土派的立場,對他們來說是大逆不道。但在另一邊廂,本土派對這種『你唔識就同我收聲』的態度也感到極反感,不排除許多針對的行為,正是為了展示這代人希望自主,不再受上一代人牽制。」
「那你的立場又是甚麼?」
「由始至終,我都堅決捍衞資產階級自由化。其實無論是大中華抑或是本土,甚至乎我都是按自己在今天的處境,去演繹和理解歷史。所以,每個人要是明白自己對世事有主觀的判斷,也要接受別人也有這種主觀的自由,世界或許會少一點無謂的紛爭,多一點時間心思去處理自己的問題。」

李兆富
Common Ground HK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