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於標準學校問題「全面睇」(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 葉建源

低於標準學校問題「全面睇」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 葉建源

正當低於標準學校每日仍為校舍安全、衞生,以及全年無休止的維修困局疲於奔命之際,教育局於周日透過網頁「政策正面睇」,聲稱已透過積極措施改善校舍維修問題,不少校長和老師對有關的言論不禁無明火起,故必須回應以正視聽。
1.所謂「積極」,從何談起
教育局聲稱已透過不同措施提升校舍設施,改善教學環境,「主要包括由1994至2006年期間進行的學校改善工程計劃、重置計劃和重建計劃等」。無可否認,改善工程計劃有助學校提升教學設施和空間,例如政府從第二期計劃開始,已為學校加建無障礙設施。但教育局是否忘記該計劃停止至今已10年了,今日低於標準學校潛在的問題,正是計劃無以為繼的後遺症。教育局拒絕啟動新一輪的改善工程,亦不願意調整其重置和重建校舍的政策,優先處理嚴重低於標準的校舍。所謂「積極」,從何談起?
2.為何排斥非火柴盒學校?
每當談到低於標準學校時,教育局總是含糊其辭,正如局方在「正面睇」一文中再一次刻意誤導,說28間火柴盒學校中,「除其中一所外,全部已通過學校改善工程」。首先,低於標準校舍並不限於公屋範圍內的28間火柴盒小學。我們走訪全港不同類型的低於標準校舍,數目已遠超28間學校,當中更至少有4間從未納入任何一期的改善工程計劃,部份學校環境和設施的惡劣程度,比火柴盒學校有過之而無不及。為甚麼教育局仍要將它們再分類,一再排斥非火柴盒學校?
3.積極維修還是消極補漏?
「正面睇」以增加維修開支,來證明它對改善學校設施的承擔,但逃避不了一個事實,就是維修費用不菲並非源於當局之慷慨,而只是反映部份校舍低於標準的程度相當嚴重。正如學校潛在鹹水樓、空心磚等先天性的缺陷,教育局即使投入再多的維修撥款,也無法徹底解決結構安全的根本問題。加上當局的維修準則,大抵只限於維持原狀或見爛補爛;修了又爛,爛了又修,學校的維修工程已是全年無休!尤有甚者,是即使學校申請緊急維修,有學校等足4個月仍在審批。這是積極解決問題,還是消極的頭痛醫頭?
4.已曝光學校獲加快處理?
有些低於標準校舍問題在傳媒曝光後,教育局對這些學校的維修工程或許提高關注或加快進行,雖然是被動的「積極」,但對學校來說仍是好的。但請教育局別遺忘還有無數不足為外人道的低於標準和不合理個案,仍有待當局的重視和急切處理。因此,我希望教育局能維持這種積極的態度協助學校解決難題,並就重建或重置等解決方法,逐一與學校商討。
本來,「政策正面睇」應該向公眾全面交代政策推行的目的、過程和結果,但若只是避重就輕,甚或隱惡揚善,只會惹來更多學校和家長的反感。奉勸吳克儉局長多到全港低於標準校舍「全面睇」,不要只求自己舒服,更要關心師生的安危。

葉建源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