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途老馬證中聯辦反制失效(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色途老馬證中聯辦反制失效
(資深傳媒人 吳志森) - 吳志森

「一帶一路」交流團變成「一帶一路」KTV,不少人都以擔凳仔剝花生的心情,盡情嘲笑,當成一宗桃色花邊新聞來看。最戲劇化的,當然是主角佘英輝律師,為了擺脫記者追訪,一口氣跑了16層樓,最後因體力不繼,不得不停下來喘氣回應。這個故事教訓我們,做律師,尤其是愛國律師,對體力的要求也相當高,一連三晚到KTV「應酬」綽綽有餘,更可以連上16層樓。愛國律師必須年年驗身,若有隱疾,分分鐘因此送命。
東窗事發,左報狠批他們連累街坊,兩名涉事成員馬上退會,不少有頭有面的建制悍將也狼狽跳船。輿論焦點並非放在與艷女臉貼臉攬腰搭背合照的兩名成員,而是集中在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的領導馬恩國大狀。民建聯形容馬大狀只是普通黨員。被戲謔為憲報的建制媒體,更以毋庸置疑的語氣,斷定馬恩國的政治生涯或會休止。
馬恩國在立法會以英文粗口辱罵長毛梁國雄之後,「粗口大狀」之名不脛而走。馬大狀也經常以極左的面目出現,左批佔中,右罵港獨,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有「一帶一路」KTV醜聞之前,人們也許知道馬恩國這人,卻沒聽過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這個由石頭爆出來的基金會究竟來自何方?為何突然如此得到器重?
2003年50萬人上街後,北京對港政策有重大調整,不再放手被動,而是積極干預。各級選舉固然處處插手、投放資源,由中聯辦扶植、以各種面貌出現的民間團體也遍地開花。當中不少是地區群眾團體,選舉時更可轉化成建制樁腳。
除了群眾團體,還有專業組織。地產大財團壟斷本地經濟,在環環相扣的商業利益下,專業人士依附生存已是常態。在白花花的銀子面前,專業團體已被統戰得八八九九,關鍵時刻作適當表態已成為指定動作。法定專業團體有頭有面,往往不願意爛撻撻做打手。以各種名目出現的專業組織相繼成立,甚麼中小企甚麼青年精英甚麼會之類,真人露相,接受訪問,狠批反中亂港,造成輿論效應,發揮積極作用。

新護法王振民所託非人

法律界當中,律師會已經歸邊,但大律師公會換完一屆又一屆,會長個人風格各異,但對法治原則和司法獨立的堅持,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即使統戰攻勢凌厲,也無法使大律師公會徹底投靠。更叫西環恨得牙癢癢的是,在涉及法治原則的關鍵時刻,對破壞核心價值的政策和言論,大律師公會都毫不吝嗇他們的觀點,作出嚴正批評。
由法律界人士組成、大律師牽頭的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客觀上,發揮反制大律師公會的作用。基金會開宗明義,要「教育公眾從法律角度研究探討時事問題」。馬大狀在不少時事問題努力發言,但觀點極左,邏輯混亂,甚至成為笑柄。與大律師公會比較,級數相差何止十萬八千里。即使如此,只要媒體報道,就可以把水搞渾。看!大狀們都有不同觀點,大律師公會只不過是一家之言!只要在公眾形成似是而非的印象,已經算收回成本了。
初來中聯辦的新護法王振民,是今次交流活動的顧問。消息傳來,王振民震怒,表示要徹查到底。但證據確鑿,還要查甚麼呢?道德敗壞並非一朝一夕,而是由來已久。北上開會順道冶遊,幾十年來莫不如此,色途老馬知之甚詳。
王振民沒有知人之明,所託非人才是政治上的最大問題。聲稱精忠報國的馬大狀對共產黨政治一竅不通,以為越左越紅就越愛國,整天喊打喊殺,不懂拿揑分寸,更違反江湖規矩,洩露「要槍有槍,要炮有炮」的天機,破壞中央吹和風的政治部署,犯了極其嚴重的政治錯誤,嚇得顧問們雞飛狗走。
這宗醜聞,令馬大狀交流基金會的反制作用徹底失效,中方的一切部署,又要從頭再來。從這個角度看,形同政治自殺,馬大狀的政治生命因而結束,絕非誇大詞。

吳志森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