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科普】感情橫溢 發噩夢可提升創意

【趣味科普】感情橫溢 發噩夢可提升創意

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日間被「腦細」罵,夜晚或許就會發噩夢。不過現在有更多科家相信,原來發噩夢甚至可激創意。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Univerity of Montreal )睡眠研究員米歇爾 (Michelle Carr ) 邀請了每周至少發兩次噩夢的人進行實驗,讓他們跟那些沒經常發噩夢的人比較,進行創意測試,並於上月在Sleep Medicine期刊發表報告。

這些噩夢纒身的人,在實驗中要短暫地進入夢鄉,並在睡前醒後進行一連串的聯想字測驗,觀察聯想字的多寡和情感的聯繫,最後發現比其他沒有經常噩發夢的人,得分更高更加感性,因此讓研究員相信,噩夢能夠啟發非一般的想像力,說不定更是創意的泉源。

常常因噩夢驚醒雖然不幸,但米歇爾認為背後其實有其功能。有一派理論認為,噩夢是為應付現實的難關作好準備,換言之天將降大任於你,必先多發幾個噩夢,鍛鍊一下心志。

現在研究更指出,噩夢帶甚至可以為大家豐富腦袋的想像力,並且延伸到生活裏去。這項發現暗合精神科的理論。塔夫斯大學醫學院(Tuft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裏,著名的已故精神科醫生克特曼(Dr. Ernest Hartmann),就觀察到受噩夢困擾的病人多是玻璃心,情感豐富又敏銳,而敏感的程度反過來令夢境更加強烈。不過反過來說,感受到喜悅的人,也會令人發開心的夢,說明情感和夢境的激烈程度是有直接關係。

米歇爾指出,多發噩夢的人,也會比一般人多發好夢,大概也是對情感的靈敏度有關。

克特曼曾經解釋較情感敏感的人,醒後也呈現發夢的特質,善於表達思想情感
也由於情感細膩而容易受世事感染,每每遇事觸景生情,甚或悲天憫人起來,最後更加可能啟發出像藝術家般的創作靈感,亦是大家始料不及的事。

參考資料:
Carr M, Blanchette-Carri箢re C, Marquis LP et al. "Nightmare sufferers show atypical emotional semantic associations and prolonged REM sleep-dependent emotional priming." Sleep Medicine. 2016.

記者﹕陳以恒

科學家發現,發噩夢不一定是壞事,甚至可能可以提升創意。(互聯網圖片)

弔詭的是,研究發現多發噩夢的人也會多發好夢。(互聯網圖片)

睡眠專家解釋,經常發噩夢的人不少都是傷春悲秋的人,對身邊發生的事特別靈敏。 (互聯網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