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易零壹綠】
成日講源頭減廢,源頭在哪?咪就係你同我。你當垃圾我當寶,惜物的人最環保!印刷廠的紙尾與錯版,還有學校用剩的校簿,都是80後的Because(楊慧)做簿的材料。潮女手中線,做出一本本漂亮線裝簿。社會需要的從來不是甚麼完善的回收政策,而是一個個不把「資源」當作「廢物」的人。
我說:「每次見到人當紙係一般垃圾丟就好嬲。」Because回應:「唔淨係紙,我丟每樣嘢都覺得自己好浪費,都好唔捨得。」如果社會人人對丟垃圾有份自覺,我們的堆填區就不會長期爆錶。根據環保署資料顯示,2014年平均每天有1,922噸紙料被棄置堆填區,當中包括不少印刷廠的「紙尾」。讀設計,曾在印刷廠工作的Because說:「有啲印刷廠會儲起一堆紙找人來收,有啲會直接丟,但其實切出來嘅都係一手紙,回收來做簿可以好好善用。」跟她到相熟印刷廠去收紙,發現有些所謂的紙尾,部份比A5紙更大張,而且紙質非常挺身,也有不同顏色,就咁葬身堆填區,實在可惜,「即使印刷廠把紙回收,回收商把紙運到其他國家再造成紙,過程都會造成大量碳排放同污染,可以在香港重用嗰啲紙尾其實更環保。」翻查環保署數字,2014年紙料在香港的再造重用率係0!何苦要用資源勞師動眾出口?其實「香港資源,香港運用」才是對環境傷害最少的做法。
讀設計時,Because經常要去找不同質料、紋理的特別紙張,令她對紙有份特殊感情。她還自學造紙及線裝術,曾把用過單面的紙做簿自用。畢業後在設計公司做過全職,但還是最喜歡做簿,現在全身投入,創立「水木研社」,生活開支要靠接設計工作補貼,「唔想大家太依賴科技記事,之前在市集擺攤,俾人話呢啲嘢『好落伍,唔興㗎啦。』堅持咁做,係希望大家會用番紙呢個真實嘅載體來做記錄。」看她手起針落,完全看不出前身是「垃圾」的手做簿就完成了,比普通記事簿有故事,有質感得多。
力量紙咁薄 源頭減排由此起
大張的紙尾可以做簿,Because連紙屑都要拉出鬼門關,「如果真係細如紙條,會用來造紙。」她把家當作製紙工場,把紙碎放進攪拌機打成紙漿,再用抄紙網撈起,造好的紙會貼在家中的櫃面或玻璃窗上風乾,「有時會加植物纖維進去,令再造紙更加堅韌。」她特別向馬屎埔村村民收集村內蕉葉,把處理過的葉梗倒進紙漿中,造出有紋理的「蕉紙」。
她又走到不同學校,收集人家捐出的舊校簿再造成具集體回憶的「記事校簿」,又開設工作坊教人造紙,為的都是要大家反思資源運用,她的力量縱使紙咁薄,但「積紙成簿」,只要更多人都懷有惜物心,至少堆填區垃圾量可以大減,空氣都好啲。
肯花心機 做簿唔難
facebook:水木研社Somoodstudio(6月11日將舉辦香蕉紙製作工作坊)
記者:葉青霞
攝影:劉永發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