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千古,各式各樣悼文抽水文天天見報,東抄一段《我們仨》西湊幾句《圍城》也罷了,教人啼笑皆非的是搬出張愛玲趁熱鬧,內地網絡流行「躺着也中槍」,這回無辜的張女士真是躺在棺材也中槍。請高抬貴手放她們一馬吧,就算正正經經做學術研究,硬要將張楊的文字比高低其實也沒有任何積極意義,氣質和風格南轅北轍,修為各自不同,甲有甲千嬌百媚乙有乙秋水伊人不好麼,讀者既可以任揀其一又可以左右逢源;何況結論只不過是撩交嗌的「中文寫作學楊絳,不如學張愛玲」,那又何苦來哉,務實兼且有責任心的導師,是不會這樣毒害學生的,要不就大喝一聲「誰都不准學」,堅持獨創一格,要不就不厭其煩規勸,文字臨摹幾筆楊絳無妨,可千萬千萬別墮進張愛玲的陷阱!
行家把她們放在對立位置,大概因為歷年坊間盛傳錢鍾書夫婦唔妥張愛玲的八卦,錢先生固然出爾反爾,當着訪問者講了幾句好話後來又反悔,足以令好事之徒大做文人相輕的文章,楊先生晚年還流出狠批才女「下三濫」的話柄,教寧可信其有的粉絲花容失色。錢的所謂讚美,明眼人一看不會不感到一啖砂糖一啖屎,「she is very good, she is more than clever」的那個「聰明」,根本不是什麼好東西,通常高高在上的大人這樣誇獎小孩,不是暗貶他脾氣古靈精怪就是側批他詭計多端,事後毋庸強調是應酬說話,那支綿裏針也令人耿耿於懷,唯有再引一次張的名言,「我們明白了一件事的內情,與一個人內心的曲折,我們也都『哀矜而勿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