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太陽花與傘運香港輸台灣九條街 - 李平

蘋論:太陽花與傘運
香港輸台灣九條街 - 李平

「暗角七警」事件主角曾健超,因一項襲警及兩項拒捕罪成,昨日被裁判官判監五星期。曾健超表示,對判刑感到極之失望及不開心,但尊重香港的司法制度,故決定提出上訴,亦會上訴到底。相對於他的理性回應,支持者及反對者對法庭判決的攻擊就不乏極端言論。這是社會分化的必然結果,也是視司法為政治對抗武器的必然結果,如果不想司法進一步政治化、如果不想司法獨立受到更多蠶食,就有必要從政治上正本清源,否則只會是治絲益棼。

司法受政治民粹干擾

曾健超襲警案和七警毆打曾健超案,涉及的不只是警民關係、警隊形象問題,也是雨傘運動引發的政治、司法問題的一部份。無論法庭判罪與否、刑罰輕重,都難免引致兩極反應,令香港的法治受到質疑。由於香港雨傘運動與台灣太陽花學運都涉及佔領問題,涉及警民關係問題,涉及政治與司法關係問題,或許,走在前面的台灣的經驗與教訓堪為香港借鑑。
台灣的民主化在華人社會首屈一指,但司法的政治化一直受到詬病,蔡英文在就職總統時明言:「我們的司法已經失去人民的信任。」她指出,問題不只在於司法無法親近人民、不被人民信任、無法有效打擊犯罪,更嚴重的是,「司法失去作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她宣佈將在10月召開司法國是會議,透過人民實際的參與,推動司法改革。
相比之下,香港還擁有良好的法治傳統和法治信譽。只是近年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合作論,特首凌駕三權的超然地位論,動輒把港人的抗爭言行指為違法而向司法施壓的違法論,都令法治受到的侵蝕日益嚴重。雨傘運動後,大批參與人士被捕、被檢控,但多數是政治檢控,被法庭裁定無罪、證據不足的不在少數,中共喉舌及親共人士、媒體又遷怒香港司法系統,令司法獨立受到更多的政治干擾、民粹干擾。
令人感慨萬分的是,台灣行政院長林全上周已宣佈撤回對太陽花學運126人的控告。他表示,當年學運的訴求後來已成為社會共識,立法院也針對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凸顯學運的正當性與社會貢獻。因此,太陽花學運是政治事件,而非法律事件,應在「多一點和諧、少一點衝突的原則下」盡量從寬處理。

香港司法恐怕要倒輸

當然,這一決定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台灣的司法政治化或政治司法化問題。前行政院長江宜樺就投書報章斥林全的決定是「只問政治,沒有是非」,國民黨立委陳學聖昨日還向檢方特偵組告發林全瀆職,但台灣學者多認為林全的決定是邁出了正確的一步,「撤告這件事情明明就是正確地解決政治問題的合法作為」。
政治與司法是不可能截然分開的,關鍵在於主政者着眼點在於維護司法的獨立性和權威,還是在於維護自己的利益而把政治司法化。不要以為對政治事件撤告是民進黨重新執政後的政治騷,馬英九時代,教育部也曾撤回對在反課綱運動時佔領教育部的學生的控告。
台灣行政院決定撤回對太陽花學運的控告,也有批評者認為會打擊警員士氣。但林全昨日首度回應指,法律規範若有錯,造成執法不當,那就該修法;若命令不恰當,造成執法過當,那就檢討發佈命令的人。警員若在現場判斷上刻意違背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原則,才會有執法過當的問題。
可見,論司法的權威與信譽,或許香港目前仍比台灣優勝,但是,論政府在引爆司法爭議的政治事件上的認知、作為,梁振英政府就比台灣政府輸九條街。雨傘運動與太陽花學運一樣,是政治事件而非法律事件,如果梁振英政府繼續執行北京的司法指令、繼續把政治司法化,那麼,隨着台灣司法改革的展開,香港司法倒過來輸給台灣司法的日子恐怕也不遠了。
周一至周六刊出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