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造假風波 港大調查報告曝光專家證人「楊丹做法不可接受」

論文造假風波 港大調查報告曝光
專家證人「楊丹做法不可接受」

【本報訊】港大校委會今日討論化學系講座教授楊丹螢光探針論文涉造假,多份涉及港大調查的文件昨日在網上曝光,當中包括調查委員會的調查結論,以及3名專家確認論文中實驗的做法「不可接受」、及投訴人王凱峰呈交的數據真確等意見。王凱峰促請港大向校委會成員提供所有涉調查的文件,以便他們判斷調查中是否有人失當。
記者:林偉聰

外國論文監察網站「Retraction Watch」的facebook專頁中,有關楊丹論文的貼文近日出現「Dick Kodaka」的留言,留言附有上述多份文件的連結。曝光的文件屬《蘋果》早前取得的其中一部份,包括調查委員會報告的部份內容、專家證人理大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黃永德、倫敦國王學院化學系教授Gareth Jones及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鄒錦沛的專家報告,但文件上專家的名字全部被遮蓋。
各文件的內容與《蘋果》早前報道一致,其中調查委員會報告列明委員會指出楊丹的論文有3處不準確之處,包括數據樣本採自不同日子進行的實驗、用作比較的樣本在顯微鏡使用不同強度的激光顯示、及樣本壓縮圖像的數目不一。文件又顯示委員會最終以沒有重大證據(preponderance of evidence)顯示楊丹對原始數據知情,因此裁定她失德不成立。
理大化學科技學系系主任黃永德回覆港大紀律委員會的電郵就指出,用作比較的樣本必須以相同設定進行實驗,不同設定或不同實驗抽取的數據比較均屬無效。

原始數據被改可能性甚低

至於使用與實驗中同款的顯微鏡多年的倫敦國王學院化學系教授Gareth Jones,他的報告亦表明未有在論文註明而使用不同激光設定下比較樣本是不可接受;對於楊丹一方推說原始數據被竄改,報告就指顯微鏡內的原始數據不可能被竄改,即時改得到,亦幾乎肯定會留下修改日期。港大計算機科學系副教授鄒錦沛就測試修改數據的可能性,並在報告結論中表示原始數據曾被竄改的可能甚低。
楊丹的論文涉造假,但她和學生都先後被港大放生;大學資助委員會及《美國化學學會期刊》都表示會跟進調查,但至今未有結果。投訴人、港大化學系前助理教授王凱峰回應文件曝光,認為港大應將所有紀律委員會及調查委員會的文件向校委會成員公開,讓校委可以在充份了解下評估港大高層在處理調查時有否行政失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