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規管「借殼」呼聲日高,港交所(388)明年首季推出針對反收購(RTO)的市場諮詢,表明欲規管「擠牙膏」式注入新業務,卻惹過度規管疑慮。
近年港交所叫停以「非常重大收購」及「現金資產公司」兩途將新主業務注入現有上市公司。上市主管戴林瀚指,留意到公司以一連串交易,逐少、長時間地將新主業務注入舊殼,冀正式諮詢市場,尋求更大權力規管上述做法。新制以原則為本測試,「若在『前門』(正常IPO)不許進門的,不應『後門』上市。」
現行上市規則要求新股24個月內不得轉變主業及控股權。被問到此舉會否過度規管,戴表示會在維持正常企業併購重組及阻止不適合公司上市間取得平衡。
有公司高層稱,對港交所收緊反收購「不勝煩厭」,「有得上市一定自己上,RTO成本仲高。」曾任聯交所、證監會的上市公司高層彭沛然指,啤殼難以防止,只能增加成本門檻,他同意門檻不應太低,但呼籲當局不可忘記初衷,「監管機構唔係阻礙公司上市。」亦有熟悉條例律師指,收緊RTO已見成果,「係咪得呢樣最逼切需要規管?定係聯交所把握唔到改善市場質素嘅優先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