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有位家貧的5歲小童穆爾塔扎(Murtaza Ahmadi),以藍白間膠袋仿製美斯(Lionel Messi)的阿根廷國家隊10號球衣,他的照片後來於社交網站上流傳,更獲美斯送贈簽名足球和球衣。「美斯男孩」走紅後收到數十電話恐嚇(包括來自塔利班),一家人被迫遷居巴基斯坦,正尋求政治庇護。生活轉變卻無阻穆爾塔扎對足球的熱愛,他期盼終有一天與偶像切磋球技。
運動有種獨特的魅力,跨越國界、種族、經濟狀況、甚至身體殘障,叫人勇於衝破現實框架。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是專為視障學生而設的學校,即使困難重重,老師還是努力為學生爭取更多運動機會。學生雖然眼前矇矓,甚至漆黑一片,但無礙他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獨木舟、滾軸溜冰或攀爬繩網,統統難不倒他們。
有次,心光的老師帶同有視力問題的同學,嘗試爬上三人高的繩網陣。看不到,單憑四肢的觸感攀援而上,旁觀者都暗暗為他揑一把汗。少年倒是氣定神閒,過程中遇到一點障礙,經教練提醒,也能自行解決,最終到達終點。
「猛龍」長跑隊由盲人和聽障人士(領跑員)組成,經常參與本港各項賽事,無論10公里還是42公里的馬拉松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英姿。身體的限制沒有剝奪他們盡情流汗、享受運動的權利,普通人驚訝於他們的成就之餘,潛移默化中,也把對殘障人士的偏見和單純同情轉變為理解、共融和尊重。
板球在香港並不普及,卻深受本地南亞族裔歡迎。宗教原因令部份少數族裔女生無法於戶外運動,有機構想方設法為此提供室內場所,讓她們也可以盡情享受運動的歡樂。
穆爾塔扎的家人離鄉背井,逃離偏見歧視,只為提供一個相對包容的環境讓孩子繼續追逐足球夢。筆者相信香港是一個文明開放的社會,我們可以做得更多、走得更前,不論才能、背景、種族或性別,讓所有孩子都可以享受運動的樂趣,在過程中也一起用汗水促進社會共融。
張亮
香港賽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