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海濱 擬建日光浴區 團體籲勿過度商業化

銅鑼灣海濱 擬建日光浴區 
團體籲勿過度商業化

【本報訊】規劃署與海濱事務委員會即將展開「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率先在網誌揭露海濱規劃建議,提議建日光浴區、設浮動泳池,及在銅鑼灣避風塘引入水上餐廳及舢舨服務。關注組希望政府落實建設時避免海濱「廣場化」,不應引入過多商場元素及規限公共空間。 
記者:袁楚雙

灣仔北及北角海濱城市設計研究將灣仔海濱劃分為5大主題區,陳茂波在網誌中自爆規劃建議,指演藝學院及藝術中心附近可設高架園景平台及「日落廣場」,讓遊人飽覽維港夕陽美景;灣仔新碼頭附近填海區則設海港表演區,另有大型嬉水區及園藝區。
位於紅隧出口附近的前公眾貨物裝卸區約2公頃水體,陳說擬設日光浴區及一個浮動泳池,當中包括兒童游泳池、滑水梯及跳水池等設施,附近可進行龍舟、三項鐵人賽等大型水上運動。

銅鑼灣避風塘將來或有水上餐廳及舢舨接送服務。 王心義攝

倡避風塘引入水上餐廳

至於保留銅鑼灣避風塘歷史文化,他建議引入水上餐廳及舢舨服務,後者可載市民及遊客往水上餐廳、北防波堤等景點。特首早前的網誌亦提及近北角一帶的主題區會有寵物公園及單車徑。
海濱事務委員會委員何文堯解釋,陳提出的浮動泳池非浮在海港中,而是設一個浮動平台,上面加建泳池等嬉水設施,泳池水用淡水,泳客便有置身維港游泳的感覺。泳池附近還會有日光浴場,但當中仍有大量細節如緊急通道、物資運送及泳客更衣室有待落實,他相信陳提出的項目落實機會頗高。
維港海濱關注組成員羅雅寧認為,最重要是政府如何規劃上址,坦言政府興建廣場往往不受歡迎,擔心日落廣場最終淪為另一個金紫荊廣場;而海濱建設也要避免「廣場化」,「唔好太多欄杆,唔好太多規限,唔好過份商業化」,認為公共空間毋須過多管理,冀當局慎重諮詢吸取民意。
陳茂波又提及早前黎明演唱會「坎坷過後有艇搭」,表示看到巿民以自己方式享受音樂氛圍感人,帶出人與地方應如何聯繫的反思,並指灣仔北及北角海濱設計願景為「把人和水重新拉近」,第二階段公眾參與活動將於6月11日展開,歡迎市民提交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