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的中國史,是一段高濃度的歷史。它裹挾着數千年生命綿延的能量和在現代世界中重生的熱望,一次次探索,一次次自我轉型。它的變化之快,讓我們每隔十年再回頭看時,都好像經歷了一個世代。而那場僅僅過去三十多年的文化大革命,對於生長在「改革開放」之後的我來說,已陌生得像一部傳奇。幸而,一本楊小凱的《牛鬼蛇神錄——文革囚禁中的精靈》,將我帶進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本書是作者在文革中牢獄生涯的回憶。書中的歷史信息豐富而真切,是一部廣闊的文革時期中國社會史。監獄是個殘酷又奇特的地方,它讓來自不同階層、形形色色的人們生活在一起——中共的高幹子弟、國民黨的舊軍人、受迫害的企業家和天主教徒、反對文革思想文化政策的大學教授、地下反對黨領袖、一心捍衛無產階級專政而殘忍槍殺「造反派」的青年學徒、扒手、妓女、強盜……。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血淋淋的故事,打開了文革時期中國的社會與政治。合上書,那一個個囚禁中的精靈,彷彿仍在眼前。
扒手羅鋼,他猥瑣又浪漫,痛恨階級制度。他曾在文革中得到短暫輝煌,但終不能改變被拋棄的命運。當他在夜裏餓得想上吊時,會哼哼呀呀的唱起夜歌子:「人在世上哪般好,頂不得路邊一兜草……」這荒涼的歌聲,揭開了一個血腥、荒誕、又不屈不撓的世界。斷手的劉鳳祥,他預見到毛的接班人林彪與毛必有鬥爭,預見到文革結束後中國式赫魯曉夫時代的來臨。張九龍,一個喜歡下圍棋的「地下職業政治家」,他從不悔棋,很少猶豫,眼神中混合着冷酷與自信。粟異邦,他在東風廣場十幾萬人面前被宣判死刑時突然高呼「打倒共產黨」、「打倒毛澤東」,被當場刺死。他們都是文革中多如牛毛的地下反對黨領袖。他們的命運,連貫起本書作者最想要探討的問題——秘密結社組黨的反對派運動在中國能不能成功?為什麼沒有成功?而囹圄中的精靈不僅有知識份子,還有在大饑荒中煮食過父親的大腿肉、在文革中縱火燒了湘繡大樓的向土匪;有趁文革參加造反派組織、抓住虐待過自己的管教幹部、挖了那人一隻眼睛的三毛伢子。這些最底層的造反派,展現出革命黑暗和無理性的一面。讓作者認識到,革命對於社會最底層來說,不需要任何意識形態,它是根深蒂固的階級仇恨,和赤裸裸的迫害與報復。
作者楊小凱,本名曦光,1948年生於共產黨新貴家庭,深諳中共意識形態,文革中卻加入了「造反派」。他發現在文革前,中共已成為新的特權階級,他們壓迫剝削人民,這個政體與馬克思當年設想的巴黎公社民主毫無共同之處,於是認為中國需要一次新的暴力革命,推翻特權階級,重建民主政體。——這些觀念,被作者寫入了一篇《中國向何處去?》的文章,因此被判處十年徒刑。在獄中,楊曦光告別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告別了革命。他說,是牢獄中形形色色的精靈,重塑了他的靈魂。監獄,剝奪了任何對抗和政治行動的可能,人和人,只剩下徹底的生存,這詭譎的平等,讓意識形態下的血腥鬥爭黯然失色。作者說:保守派與造反派,他們的價值同時存在,從意識形態上,你看不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二十年後,激進「造反派」楊曦光,變成了思想保守的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楊小凱。
作者: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