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立法會日前三讀通過實施飲品玻璃樽收費的條例草案,環境局局長黃錦星稱本港玻璃樽回收率會由現時的一成增至逾六成,即每年回收5萬噸玻璃樽。不過,本港現主要由三間公司回收玻璃再造成建材,包括環保磚和環保英泥,業界指環保建材價格高難覓出路,促政府強制要求建築工程使用一定比例循環再造物料。
黃錦星昨稱過去回收玻璃成效不彰,因涉及運輸成本,今次透過污者自付原則收集循環再造費,料可補貼營運。他指未來會設立三個玻璃管理承辦商,有信心回收率增至六成以上。政府會研究將循環再造物品融入建築工程中,如將玻璃樽磨成粉,取代河砂填海。
業界:難全部吸納
玻璃回收商黎梅貞指環保磚和環保英泥難在市場競爭,現時環保磚靠政府採購,玻璃樽磨粉填海費用高昂,除非政府立法要求發展商用環保物料,否則本港無法吸納所有回收的玻璃樽,未來或需在鄰近地區如上海尋覓出路,但需補貼運輸費用。另外,黃錦星昨稱正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建議落實垃圾按量收費的籌備工作及草擬法例,會在今個立法年度內提交立法會。
■記者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