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有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上回講及如何令自己踏上運動第一步,讓運動融入生活中,究竟有甚麼「敵人」常阻礙持續做運動呢?
平板電腦及手機:不少健身朋友運動時也不忘拎着手機,短訊一會兒,運動一會兒。「叮叮」一聲,便立即放下啞鈴,看看是WhatsApp、facebook還是ig的留言。這種習慣除了令運動效率極低外,最重要是容易因失去集中力而出現意外,例如失平衡跌倒或被啞鈴碰傷等。
變化多端的藉口:「昨晚很夜才睡」、「今天狀態不佳」、「吃得很飽隨便動兩下算了」,身為教練的我,這10數年也不時聽到這些原因,令自己合理地停止運動,一旦開始給自己藉口,便會無心戀戰,運動成效也不會太大,放棄運動的日子也不遠。
看不到的成果:每位練習者上健身室之前也是雄圖壯志,決意打造更強身體,但往往不知是訓練過於輕鬆、欠缺運動變化、還是輕看當中所需刻苦,在投入和期望結果不成比例下,很快便有馬虎練習的念頭。在零外觀變化、零新鮮感及零動力下,自然會選擇離開運動。
負能量超標的朋友:身邊總有一兩位朋友常跟你說:「你運動了一段時間,不見得有效果,不做也罷」、「越做越肥」、「看你跑步太多小腿好像粗了不少」,負面說話也會影響自信,漸漸地做運動已變成一種壓力,好像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當認定運動對我們有幫助,在行為及心理上解決了以上阻力,對運動效率及延續會有更大的果效。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