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學運領袖王軍濤談本土派:與中國切割做法不成熟

六四學運領袖王軍濤
談本土派:與中國切割做法不成熟

六四事件即將邁入第27周年,八九學運領袖王軍濤觀察近年香港「雨傘運動」和台灣「太陽花學運」,認為本土思潮崛起,兩地青年都刻意拒絕與中國的關係,目的是「跟上一代人產生區別」,做法可以理解,但並不成熟,他認為港台兩地皆不能迴避中國問題,早晚要重新認識六四及認清背後意義。
駐紐約記者:鄭柏齡

王軍濤在美國紐約接受記者專訪指,他留意到無論是香港「雨傘運動」或台灣「太陽花學運」,兩地青年都希望與六四事件及中國政府切割,「他們都反對共產政權、爭取獨立,拒絕與大陸發生關係,也要跟上一代人作一個區別」,他認為做法可以理解,不過,剛登上政治舞台的新一代拒絕接觸中國話題,做法並不成熟,「在這個全球化年代,香港、台灣這麼小的一個地方,肯定不能迴避旁邊這大國」。

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修讀政治學系博士學位的王軍濤表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及想法,六四儘管不再成為焦點,但兩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間的訴求,即爭取民主自由、結束一黨專政,實際上同出一轍。他相信,待「雨傘運動」或「太陽花學運」後湧起的學生領袖成熟後,自然會發現香港、台灣與中國民主化進程密不可分,並重新認識六四,「跟大陸的反對力量走在一起,認清共同敵人」。

六四事件發生後,香港一直是反對中共政權的最大力量。王軍濤不擔心港人對六四熱情退卻,「(對六四關注)一直有起伏,有時透過六四對政權表達不滿,現是則是連整個中國都憎惡」,他苦笑指,假如有一天中國人不再關注六四,很可能是已經實現民主,毋須再透過六四來宣洩。

自1994年以保外就醫方式離開中國後,王軍濤大部份時間留在美國,重組「中國民主黨」並擔任主席,有批評指,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生活水平較當年大幅改善,爭取民主已不再重要,王軍濤質疑中國經濟是否「真進步」,「現在有得吃了,但大米都有毒;但如果追求環保,我們又不能吃了」,他相信隨着中國人變得富裕,自然會走出來捍衞自己的利益,屆時將出現民主轉型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