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選聯邦參議員講移民政策明搶華裔選票

賀錦麗選聯邦參議員
講移民政策明搶華裔選票

美國加州初選白熱化,角逐聯邦參議員的民主黨參選人賀錦麗(Kamala Harris),除有加州民主黨支持,日前也獲加州州長布朗出面力撐。賀錦麗看準加州眾多華裔及華人移民,特意與華人媒體會面,提出對移民政策、種族歧視議題及中美關係的看法,希望鞏固華裔選票。
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

政治生涯從三藩市開始的賀錦麗,2004年當選三藩市地方檢察長,結束兩任任期後,擢升為加州總檢察長。擁有非裔及亞裔血統的她,為三藩市和加州首位女性、非白人擔任地方及總檢察長的職位。這次參議員選舉,是為遞補即將退休的參議員博克瑟(Barbara Boxer)之位,除賀錦麗外,另一名民主黨資深眾議員桑切斯(Loretta Sanchez)亦有參選。民調顯示,賀錦麗暫時領先桑切斯。

賀錦麗透露,華裔人口在加州屬第二高,有一半加州人,父母其中一人並非美國出生,「我自己就是這樣,所以我非常看重移民問題。我們必須通過綜合性移民改革法,這對我個人及加州的發展都很重要。我們要讓無身份的移民重見天日,不用再躲躲藏藏地在陰暗中度日」。

她周三在多名華裔官員支持下舉行記者會,包括最近宣佈參選加州州長的華裔加州財務長江俊輝、州眾議員邱信福(David Chiu)、丁右立(Philip Ting)、三藩市市長李孟賢等。

記者會上,賀錦麗不斷強調唐人街及華裔社群在加州及美國的重要貢獻,並認為她與其他候選人不同的地方,除了她是打擊罪行的檢察長,還有她與華裔族群深厚感情及過往的合作經驗。她過去在三藩市出任公職時,就與亞太裔顧問委員會合作,著力消弭文化及語言隔閡,並提升大眾的關注程度;她亦致力於教育、長者照護、解決賭癮、打擊仇恨、跨國犯罪等。

將移民政策視為重點的她又稱,加州是全美移民最多的州分,若通過移民改革法,將為該州帶來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收益及60萬個工作機會。

對於近日有亞裔團體指控美國幾間長春藤學校在招生過程中歧視亞裔申請生,賀錦麗表示:「任何情況下,沒有人應該因為種族受到不平等待遇,尤其是教育機構。」

她引述1954年「Brown vs. Board of Education」最高法院的判決,指高院當年終止「黑人與白人學童不得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的種族隔離措施,裁定學童不得基於種族因素被拒絕入學。賀錦麗表示,「如果不是因為布朗案,我不會成為三藩市地方檢察長,現在更不會是加州總檢察長」。

首次參選,僅有檢察官等相關背景的她,常遭對手批評沒有外交經驗。《蘋果》觀察發現,當賀錦麗被問到中美關係時,其發言只提及要與中國合作,同時譴責人權迫害;但對於中國的武力擴張、主權侵犯議題,她的用詞相對保守,包括「非常困擾」(extremely troubling)、「很擔憂」(very concerned)、「持續觀察」等。

她向《蘋果》表示,「中國目前毋庸置疑是經濟、核武強權,其野心明顯想要當世界的領導國家之一」。故中美在許多議題,例如全球氣候變化上「有非常多合作空間」。她提及自己過去打擊性犯罪、嚴重勞工剝削的紀錄,表示對中國對人權的暴力感到「十分困擾」。

不過,她對中國在南海武力擴張、以及對香港、台灣等領土主權爭議問題,則沒有多加着墨,只說「(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也有很多方法、對策可以達成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