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三藩市警隊因連番濫暴及種族歧視醜聞,引發市民絕食及多次上街示威。上周再爆發無辜市民被警員槍殺後,前警察總長蘇爾(Greg Suhr)終於被迫下台,不過不滿警隊的聲浪仍然未有減緩,尤其市長李孟賢宣佈增加如電槍等的警員裝備,令一眾市民在一個公眾論壇上大罵電槍公司罔顧人命。
駐三藩市記者:唐芷瑩
接連出現有色人種命喪警槍下,市長李孟賢月初宣佈,於未來兩個財政年度預算案擲1,750萬美元(約1.36億港元)改革警隊,其中約440萬美元(約3,430萬港元)就是用以添置前線警員的低殺傷力配備,包括防禦盾牌,布袋彈槍和電槍等,用以「緩和衝突」(de-escalation techniques),目前正等待警察委員批准通過。
周三,公辯律師辦公室(Public Defenders Office)的年度「公義高峰會」(Justice Summit)上,最具爭議性的題目便是「是否為三藩市警員添配電槍」。發言人塔特爾(Steve Tuttle)表示:「電槍能降低疑犯和警員的受傷率,拯救生命。」但他差不多每句發言,均遭到台下許多反電槍的市民叫囂打斷,「誰說電槍安全的?」。
「電槍國際」(Taser International)於1993年開始銷售電槍起,全美至少出現數百宗相關死亡個案。不過,該集團一直強硬對外表示,電槍是致命武器的指控,從未經過「著名科學引證」。外界質疑「電槍國際」常積極推動電槍改革只是為生意利益,妄顧其殺傷力,危害市民安全。
民間監察組織「向警員問責」(San Franciscan for Police Accountability)發起人巴莎克(Jackie Barshak)於會後對《蘋果》表示:「電槍已被警察委員會多次否決,『電槍國際』一直在自圓其說,閉門做研究說電槍非致命,但很多機構像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CSF)的報告顯示,單是去年在加州,已有19人因電槍被奪去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