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耀棠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曾經獲得大紫荊勳章,也是工聯會的頭頭,可以說是建制派中的建制派。黃之鋒則是香港眾志的秘書長,大大小小抗衡建制的政治動員他多有份,香港眾志雖然沒有開宗明義支持港獨,但卻說不排除港獨是一個選項。這兩人在香港的政治光譜上可說是站於兩端。不過,近日卻難得立場一致。
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時與泛民4位議員非正式會面,議員們事先張揚,要求中央政府撤換特首梁振英。黃之鋒認為泛民不應這樣做;鄭耀棠也批評泛民及自由黨主席鍾國斌不應該在酒會上告御狀。
就算建制派,對是否要繼續撐梁振英也明顯出現了分歧。第一大黨民建聯現階段只選擇靜觀其變,自由黨則清楚表明不會支持梁振英競逐連任。鄭耀棠作為梁振英的最親密盟友,在梁振英任下得到個人榮耀,則繼續挺身而出「盲撐」。所有盲目的支持,或只是建基於政治利益考慮的支持,都不需要講理據與原則,理念與制度的考慮都不重要,只要是反對他支持的,他都會出來反對你。鄭耀棠認為4位泛民議員及鍾國斌不應該在張德江面前告御狀,理由也是大概如此。不過,如鄭耀棠所言,特首的表現各界心中有數,中央也是支持梁振英,那就算有人反對他又如何,有人告御狀又有甚麼所謂「應該或不應該」呢?
這一次黃之鋒也批評泛民議員,但提出的原因跟鄭耀棠很不同。黃之鋒認為叫中央撤換特首,等同「視選舉制度如無物」,認為泛民議員在會面中應該聚焦於民主普選。
如果泛民主派那幾位代表真的直接要求中央政府撤換梁振英,可能真的不太恰當。香港特首的產生辦法除了不民主不公平之外,也令任何人當上特首都難以有效管治香港。因此,要求中央政府正視這一個制度性的困局十分重要,但這卻不等同於要邀請中央政府進一步破壞一國兩制。2003年50萬人上街,導致中央換人,但背後的考慮及過程在十多年後的今天,仍然是一個無法理解的政治黑箱作業,對制度的發展是破壞多於建設,可一而不可再。泛民議員代表事先張揚要求撤換特首之說,可說是思慮不周,也可能是一時間身份獲得中央確認而頭腦發昏所致。尚幸對於依賴民主歷程產生的議員,其取態及行事仍必須要保持對民意輸入的警覺性,因此他們也察覺到原來的說法不妥當。根據他們的交代,在會面中只要求中央不再撐梁振英競逐連任。
黃之鋒如果留意到這一點,應該就沒有甚麼批評泛民議員代表的理由了,除非是為了批評而批評。一方面,中央的撐與不撐,確實會影響梁振英競逐連任的可能性。如果能夠說服中央不撐梁振英而不是要求中央重啟政治黑箱於任內中途撤換梁振英,基本上沒有破壞既有的政治制度與秩序。當然,如果有機會與中央官員討論香港政治制度的轉變與發展就最好不過。但這次會面時間短促,香港人也不應該輕率否定這一次會面的政治含義。議員也真的可能有片言隻語未經深思,但作為市民或選民,繼續透過我們的選票來監察他們及督促他們便可。
依附權勢 缺乏思考視野
這一次鄭耀棠與黃之鋒雖然看似同一陣線,但就有完全不同的出發點,對幾位泛民議員的批評也同樣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但黃之鋒起碼還能夠把這種告御狀的批評結合了對制度完整性的考慮。鄭耀棠則只是因為他個人支持梁振英,便認為其他人不應該在京官面前批評梁振英。這樣的水平竟然可以成為行政會議成員,足見香港現時的政治制度是何其不堪。
論政治資歷,鄭耀棠出來「玩政治」的時候,黃之鋒還未出世;論年歲,只差一天鄭耀棠便比黃之鋒大上了足足48年。但在批評泛民告御狀一事上,老手就被一個仍未足20歲的小伙子比了下去。可見長期只懂依附權勢而缺乏獨立思考,不但不會因為政治歷練而提升視野,而且只會越來越糊塗。
鍾劍華
理大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