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人大常務委員長張德江來港,梁振英政府為他上演了一齣《小人國》粵劇。
西方童話中的小人國,出自英國諷世小說《格利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那本小說未必人人讀過,但改編而成的小人國童話,幾乎無人不知:水手格利佛漂流到小人國,小人國招呼他,動輒出動千百人。張德江這次來港「視察」,一動則幾千警察如蟻待命,一飯則千百小官小民侍候。論諷世,這齣《小人國》粵劇勝《格利佛遊記》十倍,起碼幕幕真實,沒有憑空想像。
宋朝時,或說也有個小人國。《冷齋夜話》卷八載:萬安軍(今海南省)有個道士,來自交趾,養了隻「王孫(猴子),小於蝦蟆,風度清癯,以線繫几案間」。道士一呼喚,那王孫就跳上几案,吃道人飯後剩餘的東西。詩僧惠洪因呼那道人為「小人國中引道(帶路)者」。今天,那道人化身為張德江,那王孫則化身為梁振英,並繁殖了幾萬個高官、狂暴警察,無一不是小人國中的小人。
要不做賤如螻蟻的小人,其實不難。孟子說:「說大人(向達官進言),則藐(輕視)之,勿視其巍巍然(不要把其高位大權放在眼內)」。能藐大人,則可以為一丈之夫,比所謂大人還高一等。只是很多人為吃張德江的冷飯殘羹,甘心變得小於蝦蟆。否則張德江在香港一舉一動,怎麼就好像地動山搖,周圍千百蝦蟆亂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