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上升導致美元滙價轉強對香港資產市場都不是好事,過去幾十年,每次美元上升,全球資產市場,特別是亞洲都無運行。利息上升不到2%或以上只會對心理有影響,但美元滙率轉強的負面影響就唔講得笑,因為這代表資金(水)流向美國,無「水」亞洲資產又怎樣能「生」呢?
今年初至上周美元轉弱,主要是儲局表示加息會比預期慢及小,但不是轉勢,全球資產市場又立即起飛,但上周市場又估美國在6月有30%左右機會加息,投資市場又跌不停。
從80年代中開始,資產市場價格一直反覆上升,主要原因是美國減了30多年利息,不斷向市場泵「水」,巧合地,中國也在這30年,因為改革開放經濟起飛,大量在市場上注入資金,特別是過去10多年投放的資金比美國量化寬鬆的金額還大很多。但過去1至2年,雖然各國央行已印了大量的錢,資金市場呈現兩極化,大型藍籌及國企資金氾濫,在全球各地大量收購企業及資產,絕大部份中小企融資極之困難,股票成交量不斷減少。
美元利息上升已是大趨勢,除非美國再一次陷入衰退,這又對資產市場有甚麼好處?再次大型量化寬鬆?美國負利率?貨幣戰爭?雖然這有助短期提升資產價格至更大的泡沫,但環球金融爆煲的風險只會與日俱增。日本及歐洲的經驗已證明這些措施對推動經濟復蘇效用極微,所產生的貧富不均就使各國政治及社會極之不穩定。
張一鳴
mailto:[email protected]
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