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來港出巡,蟻民上班受阻、地盤停工、全港無端進入反恐戒備,一切當然不是因為恐襲危機,而是昔日皇帝出巡,黎民百姓跪在路邊迴避,不准直視聖顏的現代山寨版,父母輩稱之為「架勢巴閉」,一派乾隆南巡氣勢。
翌日台灣民選總統蔡英文就職,在會場上刻意展現台灣人的歷史符號及文化意象,原住民歌手巴奈唱出《黃昏的故鄉》時,背後投影出一個個政治犯判決書,到滅火器樂團唱出《島嶼天光》時,台下有1989年自焚者鄭南榕的口號「爭取百分百言論自由」橫額經過大台,整個就職禮的主角是台灣人民百年來走過的路,人民才是主體。
但另一邊廂全港政治權貴排成四級站立聽取共產黨領導的訓話,即使體力不支倒下,救護人員推着離場時,也要擠出燦爛笑容。兩日之間所出現重叠的畫面,令人清楚感受到,民主與獨裁之間的距離有多遠。
1989年是兩岸三地歷史分水嶺,中共用武力鎮壓學生和平示威,政治改革無限期擱置,同年台灣獨立運動推動者鄭南榕自焚,1991年國民大會全面改選,1992年立法院全面改選,1996年首次總統直選,2000年首次實現政黨輪替,國民黨交出政權。2016年立法院首次實現政黨輪替,民進黨首次佔過半席位,台灣人實現了中國人百年追求的民主理想。
而香港人也自六四後被內地不信任,共產黨恐怕香港人會顛覆共產黨一黨專政體制。1991年頒佈的《基本法》,是在六四後共產黨處處設防下的產物,不單拖慢民主步伐,在議會內引入分組點票,廢掉民選議員制衡的功能。1995年彭定康政改方案實施,只有短短兩年壽命,1997後一切推倒重來,雙普選的時間表一再拖延。台灣在1996年已完成總統直選,香港則由800人小圈子用畫正字方式選出早已由老江欽點的老董,1998年迎來亞洲金融風暴,在梁振英主導錯誤的房屋政策下,香港人陷入長期經濟衰退,2003年內地隱瞞疫情,沙士傳入香港,奪去近300條人命,董建華在北京授意下提出23條立法,香港50萬人上街,2004年北京決定撤換特首。
台灣人實現民主改革,必然的後果是本土民意主導兩岸關係,昔日黨對黨談判已經告終,民意制衡執政黨。民主化最終其實就是本土化,當年國民黨外來政權將一套獨裁的體制強加在台灣人身上,以一套大中華國族主義的意識形態去形塑台灣社會,但台灣民主運動不單挑戰獨裁體制,也同時挑戰大中華國族意識,當年鄭南榕的信念,若沒有完整獨立的主權,台灣不可能有真正的民主與自由。
港人仰視台灣 拒絕獨裁
台灣人走過的路,對香港政治新生代有巨大的影響,這點共產黨當然知道。台灣民主化及本土化,根本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作統一模式,香港失去了作兩岸統一示範單位的作用,反之台灣民主化令到共產黨對香港民主化有更大疑慮,認為最終無法保證選出一個可以控制的特首,甚至會助長分離意識。張德江來港任務,就是在政治上重新統戰泛民,以阻止分離及獨立意識抬頭,走向台灣之路。但經過這幾年中共及梁振英的政治鬥爭管治模式,本土分離意識已正式抬頭,今天才想起民主黨派反港獨統一戰線,為時已晚。
當共產黨自己的管治文明水平,比1989年還要倒退時,憑甚麼可以取得民心呢?本土民主與大中華帝國並不相容,以他們的水平,就只有動法律動槍動炮!
添馬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