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江訪港雖受政商界關注,特別在梁振英連任一事上,希望可以從這位處理港澳事務的超級京官口中套出北京的意思。但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他訪港只是茶餘飯後的話題,若非大規模封路嚴重擾民,香港人懶得理他是第幾把交椅。有灣仔上班族和將軍澳居民,認為張德江訪港「煩過佔中」,未知委員長怎去看待自己製造出來的麻煩?
在講話中,張德江引用《獅子山下》的一句「放開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要香港人支持特首和特區政府施政,搞好民生、經濟云云。不過在「一帶一路」之前,先製造了「一帶封路」,令市民對特區政府和北京的怨憤加深,就絕對稱不上是「理想」。何況國家賺的錢,不進小市民的口袋,矛盾就更放不開。
委員長所謂「看、聽、講」,難道是指「看想看的,聽想聽的,講想講的」,那些不想看和聽的,就用權力把他們壓下去,如2003年沙士爆發,能夠瞞天過海?談法治時,又有否發現自己車隊是「特權凌駕法律」,逆線行車,特事特辦?不,一個眼見沙士疫情爆發,奪去香港299條人命,卻高呼「勝利」的畜牲,其價值觀之扭曲,豈會與香港人一樣?
中共口中的「法治」,是rule by law,是美國國父潘恩(Thomas Paine)口的King is law,不是香港人所熟悉的rule of law,也不是自由民主世界中的Law is king。在中共的世界裏,法律是黨的工具,領導人一聲令下,風向一轉,愛國都可以打成反黨。1957年5月上旬,全國「大鳴大放」,不少人真心相信中共有意改革,而批評有助黨和政府「改正錯誤,提高威信」,於是一窩蜂發表意見。然而,毛澤東5月中起草《事情正在起變化》,指右派猖狂,是毒草毒氣,要鋤掉滅掉。「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一下子就變成「引蛇出洞」,說變就變就是他們的「法治」。
香港的成功,從來都不是建基於中共所訂立下來的「法治」。如2003年沙士一役,如果管軼照「法治」辦事,恐怕永無可能取得把病毒樣本帶回香港的許可。至於一早得悉中共隱瞞疫情的董建華政府,在沙士初期跟足規則辦事,不敢公開疫情實況,反而令疫情在香港擴散,導致更多的人染病。要說張德江是殺人兇手,董建華算得上是幫兇。
當權者看的是「保安」,小市民看的是「擾民」;領導人要的是「以法治國」,香港人要的是「以法達義」;你看的是「數字」,我看的是「人命」;你說「勝利」,我感「悲憤」。這就是中港間不可解的「矛盾」。倘若中共連當中的巨大差異都不知道,就不可能贏得香港人對一國兩制中另一制的尊重,人心不但不回歸,還會越走越遠。
范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