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FEVER:運動員都要食飯! - 劉健基

SUNDAY FEVER:運動員都要食飯! - 劉健基

香港有部份家長很有趣,他們會用盡千方百計,不惜工本為子女安排學習琴、棋、書、畫,以至十八般武藝。近年也流行帶子女提早接受專業運動專項訓練,希望能揚威學界,繼而入選香港代表隊,這樣便能進入傳統名校,光宗耀祖了!
筆者無意批評「怪獸家長」,相反望子成龍心態,我也十分理解。但如何求取中庸平衡,卻是一大學問。玉不琢,不成器,若然希望子女在運動方面成才,固然越早投身專業訓練越好,只是難免要作出些犧牲,簡單如遊戲時間、其他課外活動,甚至休息睡覺……誇張點說是犧牲了自由的童年。
假如一切順利,孩子在學界比賽中取得名堂,到時家長又要面臨另一煩惱,不就是教(替)孩子在職業與學業之間作出取捨!
孩子倘已達一定成績,假如希望在運動場上再有所突破,甚至定下更高目標,如出戰亞運和奧運等大型國際比賽,非得全身投入全職訓練不可。
但家長們自不免又會擔心,小孩若能像李麗珊般成功固然能釋慮,最怕是一頭栽了下去,體育事業高不成低不就,書本也早早拋開,試問如何謀生?一想到這些關節眼,還是勸孩子專心讀書好了。理想?暫時丟下吧!然而這可能會把另一個奧運冠軍給埋沒了。
在香港,即使你是精英運動員,在取得任何大賽成績前,其實薪金十分微薄──一位代表香港出戰過國際大賽的年輕選手,他每月所得的資助只有區區6,000港元!意想不到吧?這也難怪他媽媽慨嘆:「講理想之餘,運動員也是常人,也要『食飯』的!」

劉健基
有線足球評述員